殘疾人個人優秀事跡材料(通用6篇)
殘疾人個人優秀事跡材料篇1
1993年12月,張出生在承德縣倉子鄉馬家營村,一周歲後,患有先天侏儒症,屬於肢體類殘疾。她身殘志堅,不向命運屈服,自幼就勤勞刻苦。初中畢業後,她不但能幫父母干農活,還堅持鍛煉肢體力量。
20__年她經市殘聯推薦為省殘疾人運動隊運動員。20__年,參加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獲F40級女子鐵餅、鉛球第1名,獲「體育道德風尚獎」。20__年,參加田徑世錦賽,獲F40級鉛球第4名,同年獲全國第九屆殘運會F40級鉛球第1名之後入選國家隊。20__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第__屆夏季殘奧會F40級女子鉛球決賽中獲第四名。20__年,在雅加達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F40級女子鉛球、鐵餅奪得兩枚金牌。20__年第十次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獲女子F40級鉛球項目冠軍。
張憑著勇往直前的力量,奮勇拼搏的精神,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心和勇氣,不懈堅持和努力,為家鄉爭光的同時,也為自己開拓了一條嶄新的人生之路。
殘疾人個人優秀事跡材料 篇2
為了提高殘疾人工作整體水平,提高生活質量,增強社區參與能力。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鄉政府成立了殘疾人康復工作領導小組,由抓財貿的副鎮長任組長,科教文衛副鎮長任副組長,民政辦主任、衛生院院長為成員的領導班子。下設辦公室,民政辦主任兼辦公室主任。制定了有關制度及工作職責,建立了17個村級康復站,鄉中心衛生院設立了康復室,做到殘疾人康復工作有人管,康復訓練有人抓。為社區殘疾人康復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為實現殘疾人就近、就便的康復服務。20xx年5月鄉政府有力整合資源,騰出了60多平方米的場地作為殘疾人康復辦公室,並在原有康復器材的基礎上,並先後投資幾千元添了辦公桌椅、文件櫃等設施。鄉衛生院康復室每周一至周五向殘疾人免費開放並派康復指導員,有針對性地指導各類殘疾人進行康復訓練。
為全面掌握社區殘疾人需求情況,鎮中心康復站採取入戶調查的方法,組織人員進行深入細緻的摸底登記共篩查出康復需求人員640名,占總人數的2%以上,將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情況分類造冊,建立殘疾人康復需求檔案,並做好訓練記錄,對殘疾人的基本情況,家庭狀況,經濟情況,生活情況,就業教育情況,康復需求情況了如指掌,殘疾人的訓練建檔率達100%。
一是每年不定期地邀請康復專家到鄉康復站舉行治療症副作用,預防復發與家庭康復措施等康復知識、講座,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應付突發情況的方法和措施。還充分利用宣傳欄及康復知識讀物,調動了殘疾人及家屬參與康復的積極性;二是提高康復工作人員的業務和服務水平,為了更好地指導服務在鄉康復的殘疾人,鄉鎮加強康復技術指導員,康復協調員的業務學習。去年以來,康復指導員和康復協調員參加縣人民醫院舉辦的為期期10天和為期5天的康復業務培訓;三是依託社區康復站,開展康復訓練。我鄉衛生院康復站為殘疾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康復訓練場所,並安排了康復指導員進行指導訓練。為此,我們還專門制定了殘疾人康復站活動室制度和工作職責,並按新標準為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建立了詳細的康復檔案,定期開展康復訓練,目前大部分康復對象效果明顯,逐步擺脫殘疾為他們帶來的痛苦。
勞動就業是解決殘疾人生活的出路,為幫助有一定能力的殘疾人實現就業。我們積極做好殘疾人就業諮詢、職業介紹、就業安、就業回訪等工作。首先是培訓促就業,大力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殘疾人的職業技能。兩年來,共組織殘疾人參加電腦培訓班、種養殖培訓班共5期,培訓殘疾人4人。通過培訓,改善了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廣開了殘疾人就業之路,起到了安一人,解救一家,影響一片的效果。
做好社區殘疾人扶助與社會生活保障工作。歷年來,我鄉積極加強對困難殘疾人家庭救助力度,為他們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我鄉有47名殘疾人納入了低保,政府也千方百計為他們排憂解難,每年年底為他們提供部分資金和生活用品,使殘疾人深受感動,也為殘疾人的康復工作提供精神食糧。近來年,我們共為殘疾人發放輪椅10台、木質腋杖4根,盲杖4副,為殘疾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殘疾人個人優秀事跡材料 篇3
關心殘疾人生活,扶助殘疾人事業,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使他們共享物質禮貌和精神禮貌建設的成果,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客觀要求。一向以來,我公司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規,進取做好殘疾人工作,努力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
進取吸納殘疾人,妥善安排殘疾人就業,這是我公司多年以來一向堅持的一項重要工作。自1994年,我公司改革分流後就開始停止向社會招工,即使是專業對口的技校畢業生也不再招收。在這種嚴峻情景下,我公司還是嚴格貫徹國家政策、法規,發揮人道主義精神,克服種種困難,進取吸納安排殘疾人就業。自20xx年以來,共與80多名殘疾人簽訂了勞動合同。在實行減員增效、下崗分流的過程中,制定保護措施,保證殘疾職工不會下崗。自20xx年以來,我公司共安排600多名全民職工下崗,共清退1000多名臨時工,但沒有安排一位殘疾職工下崗,沒有清退一位殘疾臨時工。
殘疾職工由於存在生理缺陷,往往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為此,公司做到及時了解、全面掌握他們殘疾發生情景及康復需求,建檔立卡,做好健康教育,普及康復知識。在組織、指導殘疾人開展以家庭為基礎的康復訓練的同時,並把職工醫院設立為公司殘疾人醫療康復定點機構,及時為殘疾職工供給優質的醫療康復服務。完善生活福利制度,保障殘疾職工家庭的基本生活,解決殘疾職工後顧之憂。
加強殘疾職工的教育培養,抓好殘疾職工的技能培訓,是實現殘疾人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保障。我們把殘疾職工的技能培訓納入企業整體職業培訓計劃。經過開辦專門針對殘疾職工的「特色班」,有的放矢地加大培訓力度。開展多層次的殘疾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對考試合格貼合條件的頒發職業資格等級證書。至目前為止,已經實現殘疾人100%持證上崗。
按時繳交殘疾人就業金,是殘疾人能夠維護其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每一個企業都應當遵守和履行的一項義務。多年來,我公司不論是在生產經營狀態低迷、資金嚴重短缺的困難時期,還是在生產效益蒸蒸日上的大好時期,一向都不忘關心殘疾人生活,扶持殘疾人事業,按時繳交殘疾人就業金。自20xx年以來,共按時繳交殘疾人就業保障金200多萬元。
生活上助殘。茂石化公司工會建立了全公司101戶困難殘疾職工的檔案,每年春節為「低保」家庭的困難殘疾職工送上一份節日禮品,並針對殘疾職工特困戶具體情景進行「結對子幫扶」。精神上扶殘。一些工傷致殘或本身有殘疾的職工,他們往往萬念俱灰,放棄了尋求組織上幫忙的念頭。但我們沒有讓這部分殘疾職工倒下去,而是經過各種方式幫忙他們戰勝自我,自強不息。
與此同時,我公司組織開展「手拉手,心連心」和「青年志願者社區援助」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組織志願者深入社區,為殘疾人供給幫扶服務,在全公司構成了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氣。
殘疾人個人優秀事跡材料 篇4
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更是一名四級傷殘人員。20xx年,他被評為XX市濬縣甘草莊村殘疾人專職委員,自擔任以來,他時時刻刻守護著村裡的殘疾人,幫助他們辦理殘疾證,宣傳有關殘疾人的優惠政策,帶領殘疾人參加實用技術學習、培訓等活動。
XX市濬縣甘草莊村一共有21位殘疾人,長期以來,因為沒有服務機構和人員,殘疾人辦理殘疾證、申請各項惠殘政策很不方便。20xx年,濬縣殘聯在當地村兩委的`協助下,將選為殘疾人專職委員。曾經在外經商多年,因意外事故導致肢體四級殘疾。他眼光開闊、工作能力很強,對殘疾人專職委員這個崗位充滿著熱情。
說:「自己本身是殘疾人,做殘疾人專職委員,能夠通過自己的工作,把黨和政府的政策落實到殘疾人身上,感到很高興。今後,我會與殘疾朋友攜手努力,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出應有光和熱。」自從當上殘疾人專職委員,甘草莊村的殘疾人可算是有了自己的貼心人。以往村裡的殘疾人要想辦理各種手續,需要自己或者親屬前往縣城,但如今,都會主動上門為他們服務。
吳就在幫助下為女兒辦理了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吳回憶說,當時村里通知她,只說讓她把女兒的相關證件交到村里,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又讓她去辦了張銀行卡,就可以領錢了。她自己感覺沒費一點事、沒跑一點腿,就辦成了一樁事。
從事殘疾人工作兩年來,富有愛心、樂於奉獻,工作紮實,還積極參加社會各類助殘活動。他雖然身有殘疾,但是只要有人需要幫助,都會義不容辭爽快答應,熱心得到了大家的讚許。他把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的愛心、決心和信心都轉化為行動。我們也祝他工作再上新台階,為殘疾人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殘疾人個人優秀事跡材料 篇5
近些年,XX省XX市湧現了一批優秀的殘協專職委員,他們自身是殘疾人,卻又是基層扶殘助殘的主力軍,是聯繫黨和政府的橋樑紐帶,他們日復一日,堅守在打通服務殘疾人最後一公里的關鍵崗位。
「作為一個殘疾人,能夠為其他殘疾人服務,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赤日炎炎,酷熱襲人,但這個時候,石峰區清水塘街道郭菊英仍在社區殘疾人家中了解情況,她腿腳不便,走起路來吃力而緩慢;她的頭髮和後頸不斷冒出熱汗,卻毫不在意……
十多年前,郭菊英主動來到社區報名成為了一名殘疾人專職委員,這些年裡她盡心盡力地為殘疾人服務,在社區殘疾人眼裡,她是一位可親又貼心的大姐,總是關心他們的生活近況,想方設法地幫他們解決生活上的.難題。
住在清水塘社區的周、周夫婦就一直得到幫助。「我們一家都是不方便的人。」在家中的小院裡,周訴說著自家的情況,她和丈夫有著程度不一的殘疾,一個是手部殘疾,一個是精神殘疾,基本都失去外出勞動的能力。
在多次上門走訪後,逐漸了解了周家的情況,得知他們有開店的想法,便為他們向申請了創業扶持,因此,周家夫婦在自己家中開起了一家小店,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疫情期間,得知周家生意受到嚴重影響,又為他們申請了20__元疫情門店補貼。每當提起,周眼睛都是亮亮的,那張樸實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她說:「非常感謝殘聯和郭姐,我們現在過得一天比一天好,這都是他們的功勞!」
聽到社區殘疾人對自己的讚揚,在一旁微微笑著,並沒有說什麼,對於她來說,社區每個殘疾人都是她的責任,默默為殘疾人做事就是她最大的願望。
殘疾人個人優秀事跡材料 篇6
「為殘疾人服務十六年,我想成為殘疾人最熟悉的家人。」
走進荷塘區黃家塘社區的殘疾人家中,提起,最常聽見的一句話就是:「她呀,很熟悉了,經常來的。」
是黃家塘社區的殘協專職委員,20xx年她加入殘協大家庭,從此積極參與殘協工作,照管殘疾人。黃家塘社區目前住著三十多位殘疾人,她能準確說出每一位殘疾人住的位置,樓層數字,對殘疾人家裡的情況瞭然於懷。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門看望社區的'殘疾人,了解他們的近況,陪他們聊聊天,給他們排憂解難。她說:「雖然經濟上我們很難幫到忙,但生活上,他們需要什麼,我們就會盡力給他們提供什麼。」久而久之,社區殘疾人也願意和她親近。每當敲開一家的門,殘疾人及家屬便會露出笑臉,熱情寒暄,仿佛迎接的是歸來的家人。
金、劉夫妻家就是經常到訪的一家,這對老夫妻身體都有殘疾,由於年歲漸長,健康狀況更加堪憂,渾身病痛,連出門都成困難。而他們住的小區屬於老工廠安置房,周圍鄰居大多都搬走了,小輩工作忙,他們時常覺得寂寞孤獨,兩位老人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很少向外界求助。知道這一情況後,便常常登門,像晚輩一樣給予他們陪伴和關心。談起,劉老人點點頭,稱讚道:「小廖真的很好,總是來看望我們,我們很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