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最美奮鬥者先進事跡材料範文

短语录 27 0

教師最美奮鬥者先進事跡材料範文(通用5篇)

教師最美奮鬥者先進事跡材料範文 篇1

劉永國,男,漢族、1961年出生,中專學歷,1981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有34個春秋,現任小學數學高級教師。

劉老師紮根農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已經在農村教育戰線上工作了34個春秋。他34年如一日,以校為家,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長期擔任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他師德高尚,模範履行教師職責,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為農村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教育、教學成效顯著,是位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

34年來,劉老師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其主要事跡如下:

一、師德高尚、身正為范。

1981年1月,劉老師踏上了農村小學教育的「三尺講台」。從那時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標定在了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他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師職業、熱愛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事業看得神聖無比。為了做好教師這項神聖的工作,他始終堅持不斷地學習,堅持閱讀有關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教育教學刊物,虛心學習老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向年輕教師學習怎樣製作課件、怎樣熟練操作電腦等現代教學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師。他深知沒有堅實、厚重的業務功底,沒有準確的知識結構,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就無法勝任太陽底下最光輝的教師這一職業。他在教學中力爭做到有清晰透徹的思路,耐心尋味的啟發,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雕細琢的示範課。

二、細心關愛,耐心幫助 教師對學生的愛源於母愛,卻盛於母愛。因為老師對學生的這種細心的愛,是一種理性的愛,它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發他們揚帆前進。劉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練就了一雙敏銳的眼睛、養成了一顆細微的心,能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存在的異樣,並能及時糾正、教育、培養,使之沿著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劉老師所在的班級里,始終洋溢著一股暖流,似一團和風細雨,感染著整個班級,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比如,班裡有個女孩叫丁路禪。他學習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言,是班裡有名的「膽小生」。為了幫助他練習膽量,劉老師課上經常提問他一些很容易的問題,並且課下經常找他談心,鼓勵他。當發現他的數學很好時,就在學校每周一次的數學朗讀學習中,讓他帶著大家朗讀。漸漸地,數學課上的一分鐘演講,他也能夠大膽地走上台來。後來丁路禪同學的學習更是突飛猛進,還當上了劉老師精挑細選的課代表。看著孩子們的成長,他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劉老師的細心關愛就像水一樣載歌載舞,使班內的「鵝卵石」們日臻完美。

這樣的例子在劉老師身上很多很多,他時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既教書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夠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教學無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盡職守、任勞任怨

任教36年來,劉老師始終默默耕耘在「三尺講台」。他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不求回報、只講奉獻。

歷年來,他所擔任的學科在全縣組織的統考中總是名列前茅,他輔導的學生在各級競賽中多次獲獎,20__年,在全鎮小學統考中,他所任教的數學均獲得第一名。

劉老師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用自己堅實的臂膀托起學生攀登新的高峰;甘願化春蠶,用才能讓知識與智慧延伸;甘願當園丁,用愛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復一日的平凡歲月,默默耕耘的無悔人生,他憑著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和強烈的責任感,在「三尺講台」上書寫自己的完美人生,他是教育戰線上一顆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好榜樣,是完美的鄉村教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劉老師知道教師吃的是一碗良心飯,教師任重而道遠。勤教學、苦鑽研,不圖名利,腳踏實地繼續默默無聞地工作。就如澳大利亞沙漠中的一種無名花,無需肥沃的土地,也無需充足的水分,做到吸收得比別人少,開出花兒比別人美,更可貴的是奉獻

出的比別人多。從初登講壇的青澀,到今天的成穩嫻熟,在這小小的三尺講台上,劉老師用真情和汗水演繹自己的精彩人生。他憑藉自己豐富深厚的學識基礎、創新求真的教學風格和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感動並帶動著身邊的莘莘學子學,共同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

教師最美奮鬥者先進事跡材料範文 篇2

6月3日,浙師大附屬金山小學工會組織全體教師集中觀看了《謝文琴老師先進事跡報告會》視頻微電影。

報告會前,工會主席韓新宇介紹謝文琴的精彩感人事跡。衙前農村小學校謝文琴老師心愛學生、行為師範,長期潛心工作、默默耕耘,身處困境依然坦率、樂觀、積極地用愛面對生活,面對工作,用平凡的生命鑄就著點點滴滴的感動,為教師樹立了美德典範,榮獲「感動杭州十佳教師」光榮稱號。受到了市委宣傳部的表彰獎勵,受到了區教育局通報嘉獎。

大家觀看了介紹謝老師的視頻,認真學習了謝老師的先進事跡,都不由得被她的事跡所感動。學校工會也倡議全體教師向謝文琴老師學習,每位教職工都要參與到「師愛感召,尋找身邊的感動」活動中來,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樹立師德典型,激發廣大教師在平凡的工作上作出不平凡的業績。

教師最美奮鬥者先進事跡材料範文 篇3

見到衙前農村小學校的老師謝文琴時,她正和班裡的孩子們親熱地聊天,聲音帶著老師標誌性的沙啞。難以想像,眼前這位精力充沛的女老師,2019年時就被查出患了腦腫瘤,進出手術室兩次的她說,經歷過生死才明白什麼最重要。

在同事們眼裡,謝文琴是出了名的「拚命三郎」。「她2019年教師節時就被查出患了腦腫瘤,但當時為了保證給孩子們正常上課,她一直隱瞞病情,直到有一天被送進醫院,我們才知道實情。」同事俞金錦說,「記得有一次,謝老師在上課時,鼻血突然奔涌而出,把大家都嚇壞了,但她塞上餐巾紙,稍微休息了一會兒,又去上課了。」

2019年,她第一次被推進了手術室。此後,她每月都要去複診。2019年12月,她的視力明顯減退,通過診斷,原來是腦腫瘤再次「捲土重來」。但當時,孩子們還在期末複習,謝文琴再次隱瞞病情,一直拖到2019年3月份,才再次動手術。那次醒來時,她握著爸爸的手,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還可以教書嗎?」

時間的年輪跨越到了2019年,當時,年級組的兩位語文老師先後因車禍及身體原因請了假,兩個班的語文課懸在了半空。學校心急如焚,一方面協調著老師們的課務,能頂一節是一節,另一方面忙著找代課老師。但是在這個時間段,要找到合適的代課老師也並非易事。三天下來,家長們也急了。謝文琴當時已經懷孕7 個月,她主動找到領導,堅持接下了那兩位老師的語文課。

距離預產期還有一周時,謝文琴去做產前檢查。醫生建議其入院待產,但第二天,孩子們就要期末考了,放心不下的謝文琴簽下了「責任自負」的承諾書後,再一次回到了講台上。

為什麼得了腦腫瘤,卻還堅持在教育崗位上?謝文琴說,因為捨不得孩子們。在孩子們眼裡,這位老師不但風趣幽默,勇敢堅強,還像媽媽一樣照顧著班上的每一個人。今年3月8日,全班孩子為謝文琴準備了一份禮物。他們平常偷偷練習吹笛子,在三八婦女節那天,把練了很久的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獻給了他們最喜歡的老師。說起這一幕時,謝文琴的眼神亮亮的,聲音有些哽咽。「不要總說我為孩子做了多少,他們也是支撐我堅強面對一切的動力。那一天我覺得,活著,真好。還能為這些孩子上課,真好!」

教師最美奮鬥者先進事跡材料範文 篇4

王忠義,黃岡實驗學校烏拉特後旗分校教師,現任初二年級301班主任及(301、302班)數學教師。從教二十八年,他始終懷揣一顆仁愛之心,辛勤耕耘,銳意進取。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強烈職責感,把滿腔熱忱和遠大抱負全部傾注到摯愛的教育事業上。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思路開闊、辦事果斷、敢想敢幹的好同志;在學生眼中,他是一位嚴慈相濟、真心實意替學生著想的好教師。敬業才能成就事業,盡責才能贏得尊嚴,身正為范、立德樹人是對他工作最好的詮釋。

二十八年煥青春

自1996年畢業以來,他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嚴於律己」是對自己的一貫要求。他要求自己不斷加強學習,增加知識儲備,增強育人能力;要求自己甘於奉獻,為教育事業盡心盡力,知行合一。

他認為:學生的思想認知和學業水平是分不開的,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去深入了解學生的性格、興趣、思想動態是教不好所任學科的。因此,從教二十八年,他就當了二十八年班主任。帶班這些年,他一方面狠抓班級管理,另一方面注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每學期開始都制定詳盡的工作計劃,各項活動的系統安排、紀律衛生的嚴格要求、與學生的個別談話,他都詳細記錄在案。尤其是重要考試臨近,他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狀態都格外關心,使他們能夠從容應試;每接一個新班級,他都注重培養一批班幹部,共同參與班級管理。做到班級管理有計劃、有總結,重過程。通過創造性地開展班級工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班主任管理方法,所帶班級班風正、學風濃,成績優。

他深知:學生髮展的根本是讓良好習慣伴隨學生終身,讓寶貴生命得以精彩綻放。因此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特別注重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個性的差異,鼓勵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大力倡導班級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實現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從而鍛煉同學們的組織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集體主義觀念,在實踐活動中成長成才。在學校舉行的各項活動中,學生們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多次獲得各項獎勵,全面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養。

三尺講台育匠心

他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啟蒙、喚醒、點亮。二十八年來,他始終嚴於律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著每一位學生,用愛心去塑造學生的心靈,用人格去陶冶學生的情操,用耐心去引導學生的進步,時刻關注著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教學工作中,他認真學習課標,研讀教材,分析學情,找准重點難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努力構建既嚴肅活潑,又靈動深思的課堂。對於學困生,他常常不厭其煩的進行耐心、細緻的輔導工作。課堂上,注重充分調動學困生的積極性,注重分層教學,分類輔導,不僅使學生對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讓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節課上都學有所獲。

只為桃李競相開

不記得多少次與課堂上調皮搗亂的學生疏導談心;不記得多少次與家長長談家校共建;不記得多少次期中、期末測試完,他逐一分析學生試卷,查找問題,歸納錯題,下班後對學生進行針對輔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始終堅信「痴心一片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只要辛勤耕耘、揮灑汗水,就一定會收穫更多的希望。

他心中深刻銘記著這樣一個使命:為學生終身發展與幸福人生奠基。他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從教二十八年,培養了多少學生,他已無從計數。二十八載,有苦有樂,有笑有淚,但他無怨無悔。他愛學生,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每次我看到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我才會真實地感受到自我價值,選擇當教師,此生無悔。」本著對事業的痴心、對學生的愛心、對未來的信心,相信他將繼續在教育崗位上踔厲奮發,繼往開來,願他「丹心化作春雨灑,換來桃李滿園香。」

榮譽獎項

20__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研先進個人

20__年全市電化教學優秀能手

20__年全市初中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貳等獎

20__年被評為市級先進班集體

20__年被評為市級優秀班主任

20__年被評為市級先進班集體

20__年全市首屆微課大賽一等獎

20__年被評為全市優秀教師

20__年被評為旗級先進德育工作者

20__年旗級先進班集體

20__被評為旗級先進德育工作者

20__年被評為旗級先進班集體

教師最美奮鬥者先進事跡材料範文 篇5

人們永遠難忘王紅旭這樣的崇高生命姿態——面對江水湍急、暗流涌動,王紅旭心懷大愛、縱身一躍,用捨己為人的犧牲,培育了愛、激發了愛、傳播著愛,詮釋了「為人師」的真正內涵。

9月16日,中宣部決定授予王紅旭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發布廳內,掌聲因敬仰而響起;電視機前,無數人的淚水因感動而流淌。我們惋惜——王紅旭的一生,實在太短了,短到來不及看著兒子長大。但我們也深知,他的精神陪伴會長遠,他散發出的光和熱,定會持久地照亮孩子們前進的路。

「楷模」一詞,實至名歸,當之無愧。一位普通教師的不凡舉動,成就了師風,撐起了師德,標註了「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精神高度,樹立了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典範。當我們緬懷逝者時,我們也在思考——應該向時代楷模王紅旭學習什麼?

向王紅旭學習,就要學習「師者之愛」。江水前那一刻,面對兩個素不相識的孩子,王紅旭沒有一絲猶豫,縱身入水。堅決背後,是這位小學教師留給世人的「最後一課」。平日裡,王紅旭以愛為犁,默默耕耘,關注每個學生的閃光處,堅持「成績重要,成長更重要」;危難時,愛生如子的本能,讓王紅旭臨危不懼、甘當人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紅旭的師者人生,蘊藏著一種偉大而樸實的教育感召精神,詮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崇高境界。

向王紅旭學習,就要讓家風代代相傳。三代為師的經歷,讓至誠至深的教育情懷深入骨髓。王紅旭的爺爺,堅守講台40多年,直到離世前一刻還在上課;王紅旭的奶奶,長期擔任村小教師,每逢雨天都要把孩子們一個一個背過河……「教良心書,教清廉書,教公平書」,這是王家家訓,更是家人們在王紅旭心裡播下的種子。良好的家風,是大愛無聲的源頭,更是勇敢抉擇的底氣。正是這樣深篤的家風,滋養了「師者仁心」,鑄就了「英勇無畏」,讓一份普通的職業變成了無悔的事業。

向王紅旭學習,就要讓大愛延續。王紅旭教過的學生,含淚告慰他,「我們的體育成績可一點沒有落下」;王紅旭的結髮妻子動情地說,「看似你把愛留給了別人,但你走後,別人也把愛傳遞給了我們」。這樣的愛心接續,滋養著重慶的城市精神,也不斷孕育出城市英雄和時代楷模。從馬善祥、楊雪峰、毛相林,再到王紅旭,重慶的各個領域,湧現了大量優秀人物。他們的出現,絕非偶然,而是城市精神勃發生長的生動體現。在這座城市裡,愛與溫暖持續釋放,匯聚起強大的正能量,讓每個人都得到了最有力的支撐。

旭日東升,救命之恩難忘;光陰流轉,授業之恩永存。第37個教師節剛剛過去不久,育才小學的操場上,至今仍懸掛著紀念王紅旭的橫幅。此時此刻,對王紅旭的緬懷之情,正在升華出更為深刻的意義——那就是激勵廣大教師,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拚搏,以忠誠乾淨擔當的實際行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