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一」的200個成語

短语录 9 0

有關「一」的200個成語

一字不識   
一心為公   
一線希望   
一無牽掛   
一望無涯   
一團糟   
一聲不響   
一年一回   
一家之主   
一飯三遺矢   
一肚子壞水   
一把手   
虛驚一場   
統一口徑   
縮成一團   
死路一條   
碰一鼻子灰   
光棍一條   
反咬一口   
二者必取其一    只能在兩者中選擇其中的一種   
二者必居其一    居:占。只能在兩者中選擇其中的一種   
二而一    一演化為二,二合成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為對立的兩種現象,對立的兩種現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第一夫人   
得一知己,死可無恨   
飽餐一頓   
愛國一家    熱愛祖國,像一家人   
自樹一幟    〖解釋〗比喻單獨建立一種風格、體制、派別或力量等。   
自出一家    〖解釋〗指在某一方面的學問或技術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做法,能自成體系。   
自成一格    〖解釋〗指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眾口如一    〖解釋〗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同「眾口一辭」。   
眾多非一    〖解釋〗指類別甚多,不止一種。   
終始若一    〖解釋〗自始至終都不改變。   
終始如一    〖解釋〗終:結束;始:開始。自始自終一個樣子。自始至終,一直不變。   
中流失舟,一壺千金    〖解釋〗壺:匏:一種瓜,形似葫蘆,佩帶在腰間可以渡河,南方稱為腰舟。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寶貴。   
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解釋〗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也難免出現差錯。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解釋〗猶言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解釋〗形容了解的情況不全面。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政令不一    〖解釋〗發出的命令不統一。形容軍務或政務混亂。   
愚者千慮,亦有一得    〖解釋〗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謙指己見。   
愚者千慮,或有一得    〖解釋〗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謙指己見。   
一字師    〖解釋〗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解釋〗猶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解釋〗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解釋〗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解釋〗指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一擲乾坤    〖解釋〗指以天下為孤注之一擲。乾坤,天下。   
一則一,二則二    〖解釋〗形容說話老老實實,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一淵不兩蛟    〖解釋〗比喻兩雄不能並立。   
一擁而入    〖解釋〗擁:擁擠。一下子全都擁了進去,擠了進去。   
一葉落知天下秋    〖解釋〗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一言不發    〖解釋〗一句話也不說。   
一廂情願    〖解釋〗指單方面的願望或不考慮客觀實際情況的主觀意願。同「一相情願」。   
一無所聞    〖解釋〗一點也沒有聽說,絲毫也不知道。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解釋〗比喻一個很小的困難卻使一個很大的事情無法進行,無法完成。也指一個很有本事的人,面對一個小問題而束手無策。   
一十八層地獄    〖解釋〗佛教指極惡眾生死後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湯、寒冰等十八種。比喻災難極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級。   
一十八般武藝    〖解釋〗泛指各種武術技藝。   
一十八般兵器    〖解釋〗泛指各種兵器。   
一人向隅,滿坐不樂    〖解釋〗指滿堂之上,一人不樂,眾皆為之不歡。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解釋〗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人敵    〖解釋〗指匹夫之勇,止足以敵一人。   
一掊土    〖解釋〗抔:用手捧東西。一捧黃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一牛鳴    〖解釋〗指牛鳴聲可及之地。比喻距離較近。同「一牛吼地」。   
一塊石頭落了地    〖解釋〗比喻放下了心。   
一決勝負    〖解釋〗進行最後的較量以決定高下。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解釋〗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解釋〗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一飯三吐哺    〖解釋〗指一頓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比喻求賢殷切。   
一而光    〖解釋〗比喻徹底清除。同「一掃而空」。   
一而二,二而一    〖解釋〗兩件事看似不同,實際上卻相同。   
一而二,二而三    〖解釋〗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聯想開去。   
一代不如一代    〖解釋〗代:父子相繼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   
一吹一唱    〖解釋〗吹:吹噓。唱:唱和。兩個人說話,互相幫襯。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解釋〗比喻說話誇大之極。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解釋〗比喻說話誇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一波才動萬波隨    〖解釋〗指一波方動,萬波隨之而起。比喻事情開端後的不斷發展變化。   
一鞭一條痕    〖解釋〗比喻做事著著落實或說話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條痕」   
一鞭先著    〖解釋〗後以為爭先的典實。亦泛指先行。   
一百二十行    〖解釋〗猶三百六十行。指各種行業。   
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解釋〗指長期供養、訓練軍隊,以備一旦用兵打仗。   
養軍千日,用軍一時    〖解釋〗指長期供養、訓練軍隊,以備一旦用兵打仗。同「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解釋〗指長期供養、訓練軍隊,以備一旦用兵打仗。同「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相與為一    〖解釋〗相與:相互。相互結合成為一體。   
咸陽一炬    〖解釋〗咸陽: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為火焚。咸陽的一把大火。指項羽率軍到咸陽後將秦宮全部燒毀。泛指一把火燒光。   
梧桐一葉落    〖解釋〗梧桐落葉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來臨。後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徵兆。   
萬世一時    〖解釋〗萬世才有這麼一個機會。形容機會難得。   
萬口一詞    〖解釋〗比喻意見一致。同「萬口一辭」。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解釋〗君:敬稱對方;終:終究。送多遠的路,終究要分別。   
賞一勸眾    〖解釋〗獎勵一個人的先進事跡而鼓勵好多人。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解釋〗比喻以禮相讓,事雖微而獲益必大。   
攘臂一呼    〖解釋〗攘:揮動。揮動手臂呼喊(多用在號召)。   
缺一不可    〖解釋〗少一樣也不行。   
清一色    〖解釋〗原指打麻將時由一種花色組成的一副牌。後比喻全部由同一種成分構成。   
千日斫柴一日燒    〖解釋〗①比喻持久奮鬥而一旦成功。②比喻平時積攢,一朝花費。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燒」。   
千日打柴一日燒    〖解釋〗比喻持久奮鬥而一旦成功。也比喻平時積攢,一朝花費。同「千日斫柴一日燒」。   
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解釋〗指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   
千棰打鑼,一棰定聲    〖解釋〗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同「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千載一合    〖解釋〗一千年才有這麼一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一時」。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解釋〗比喻眾愚不如一賢。   
千聞不如一見    〖解釋〗指聽得再多還不如親見更為可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解釋〗指將才難得。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解釋〗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一隻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解釋〗指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同「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解釋〗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莫展一籌    〖解釋〗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同「一籌莫展」。   
羅之一目    〖解釋〗網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體中才能起其作用;脫離了整體,局部便不起作用。   
略窺一斑    〖解釋〗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況,但不夠全面。同「略見一斑」。   
良莠不一    〖解釋〗莠:狗尾草,很象穀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難以區分。同「良莠不齊」。   
曠古一人    〖解釋〗曠古:空前;從古到今。自古以來只此一人。形容絕無僅有。   
慌做一團    〖解釋〗形容極為慌張。同「慌作一團」。   
慌作一團    〖解釋〗形容極為慌張。   
畫一之法    〖解釋〗指全體遵行、無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竿頭一步    〖解釋〗比喻更進一步。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解釋〗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誘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後用以比喻一方勢力(多指正義的)增長,與之對立的另一方勢力(多指非正義的)則加倍增長。
發昏章第十一    〖解釋〗昏頭昏腦的風趣話。仿《孝經》「某某章第幾」的說法。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解釋〗指不管閒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存十一於千百    〖解釋〗指亡多而存少。   
此一時彼一時    〖解釋〗指時間不同,情況亦異,不能相提並論。   
參差不一    〖解釋〗形容不整齊或不一致。同「參差不齊」。   
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解釋〗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後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解釋〗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後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一葉障目    【出處】毛澤東《論持久戰》:「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    【解釋】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示例】【故事】有個書呆子從古書上讀到「蟬翳葉」的故事,信以為真,就四處尋找,把蟬躲藏處的樹葉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臉作試驗,問妻子能不能看見他。   
一言堂    【出處】艾蕪《漫談科學和文學》:「要設法制止『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的不民主現象。」    【解釋】舊時商店表示不二價的匾。現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示例】【故事】   
一無所求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要我給她遮掩個門戶;此外一無所求。」    【解釋】指沒有什麼要求或需要【示例】【故事】   
一是一,二是二    【出處】清•俞萬春《蕩寇志》第80回:「遂把那楊騰蛟怎樣寫親供,劉二怎樣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連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說了。」    【解釋】形容說話老老實實,毫不含糊【示例】曹禺《原野》:「~,我問出口,你就得說,別猶豫。」    【故事】   
一山不藏二虎    【出處】歐陽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    【解釋】比喻兩人不能相容【示例】【故事】   
純一不雜    【出處】魯迅《「題未定」草》:「東林黨也有小人,古今來無純一不雜的君子群。」    【解釋】純:純粹;一:單一;雜:駁雜,不純潔。形容純粹、單一,沒有雜質【示例】【故事】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    【出處】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解釋】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示例】【故事】   
一薰一蕕    【出處】《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解釋】薰蕕混在一起,只聞到臭聞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惡所掩蓋。【示例】~,十年尚猶有臭。今天好算的香臭會花糞宴了。(清•姬文《市聲》第十七回)【故事】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    【出處】【解釋】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後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示例】【故事】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    【出處】《紅樓夢》第六十八回:「拚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解釋】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幹下去。【示例】【故事】   
百無一堪    〖解釋〗指百人中無一人能勝任。   
百死一生    〖解釋〗形容生命極其危險,處於死亡的邊緣。   
冰心一片    〖解釋〗冰心:清潔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百世一人    〖解釋〗指極難得的人才。   
百密一疏    〖解釋〗在極周密的考慮中偶然出現了一點疏忽。   
百慮一致    〖解釋〗指使各種不同的思想歸於一致。   
百喙一詞    〖解釋〗猶言眾口一辭。同「百喙如一」。   
百喙如一    〖解釋〗猶言眾口一辭。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   
百動不如一靜    〖解釋〗指多動不如靜待有效。   
百不一遇    〖解釋〗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形容極其難得。   
百不一貸    〖解釋〗猶言無一寬免。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    〖解釋〗指難得的好人或好東西。   
白首一節    〖解釋〗指年雖老而志節不衰。   
付諸一笑    〖解釋〗用一笑來對待或回答。比喻不值得理會。同「付之一笑」。   
付諸一炬    〖解釋〗炬:火把。一把火全部燒了。同「付之一炬」。   
片言一字    〖解釋〗猶片言隻字。少量的文字。   
百密一疏    〖解釋〗在極周密的考慮中偶然出現了一點疏忽。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自成一家    指在某種學問或技術上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做法,能自成體系。   
專心一意    一心一意。   
主一無適    專一,無雜念。   
重足一跡    見「重足一跡」。   
中流一壼    喻可貴難得。語出《鶡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壼千金。」壺,指瓠類,系之可以不沉。   
中流一壺    壺:指瓠類,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貴難得。   
眾口一詞    所有的人都說同樣的話。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智者:聰明人;慮:思考,謀劃;失:差錯。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也難免出現差錯。   
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載一抱素    謂堅持一種信仰,固守素志。   
瑜百瑕一    比喻優點多而缺點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減,有多少是多少。   
有一搭沒一搭    表示故意找話說。也表示可有可無,無足輕重。   
優曇一現    優曇缽花如蓮花十二瓣,一開即斂。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現即逝,難得見到。語出《法華經•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又生一秦    謂又造成一個強敵。   
盈盈一水    比喻相隔不遠。   
贏金一經    謂留下滿筐的金銀,不如傳授一經。贏,通「籝」。典出《漢書•韋賢傳》:「賢四子;長子方山為高寢令,早終;次子弘,至東海太守;次子舜,留魯守墳墓;少子玄成,復以明經歷位至丞相。故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顏師古註:「今書本籝字或作盈,又是盈滿之   
一坐一起    猶言一舉一動。   
一坐盡傾    滿座傾慕。   
一坐盡驚    謂滿座皆驚服。   
一坐皆驚    見「一坐盡驚」。   
一走了之    謂不顧而去。   
一字一珠    形容歌聲婉轉圓潤。也比喻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一字一淚    一個字就仿佛是一滴眼淚。形容文字寫得淒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淚」。   
一字一句    ①每字每句。②形容說話清楚從容。   
一字千秋    謂文字警辟,足垂久遠。   
一字千鈞    鈞:古代重量單位,1鈞=30斤。形容文字有份量。   
一字千金    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一字兼金    形容文字極其珍貴。兼金,價值倍常的好金。   
一字長城    排列成一長條的陣勢。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長城。   
一字褒貶    一個字的褒揚或貶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辭嚴謹有分寸。   
一柱承天    見「一柱擎天」。   
一重一掩    謂山巒重迭稠密。   
一至於斯    同「一至於此」。   
一至於此    竟到如此地步。   
一之已甚    見「一之謂甚」。   
一枝一棲    比喻找到一份職業或棲身之所   
一肢一節    見「一肢半節」。   
一枝一節    ①本指樹木的枝節。②喻事物之細小部分。   
一之為甚    見「一之謂甚」。   
一紙千金    一紙價值千金。極言詩文價值之高。   
一知片解    猶一知半見。   
一擲干坤    謂以天下為孤注之一擲。乾坤,天下。語本唐韓愈《過鴻溝》詩:「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一肢半節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一支半節    謂一小部分。   
一知半見    謂不成熟的一點見解。   
一針一線    比喻細微的東西。線,亦作「線」。   
一針一線    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一枕南柯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淳于棼夢到槐安國,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後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後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場夢幻。
一枕黃粱    唐沉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後因以「一枕黃粱」比喻虛幻的夢想。   
一枕邯鄲    見「一枕黃粱」。   
一眨巴眼    方言。一眨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