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的技巧

短语录 7 0

親子閱讀的技巧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掌握知識點有助於大家更好的學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親子閱讀的技巧,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親子閱讀的技巧

1.根據孩子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書籍,不要過分追求專業性。

2. 父母可以讓孩子對閱讀產生比較強烈的欲望,共讀是讓孩子發現讀書的樂趣。

3.孩子出生後就可以和孩子共讀,要慢慢培養,不可過分要求。

4.讓共讀成為一種習慣,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進行共讀,時間不必太長,可以選擇在晚上睡覺之前。

5.和孩子共讀時,可以模仿少兒節目中主持人的朗讀方式,改變音調來讀不同的人物,讀到精彩部分時,可以故意慢下來,吸引孩子。

6.父母應提前熟悉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可以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樂趣帶給孩子。

7.從少量的字開始,逐漸的增加,讓他漸漸熟悉,並且愛上閱讀。

8.可以把讀書和音樂結合起來,也可以在閱讀中做遊戲或者扮演某個角色,這樣小朋友就可以體驗到讀書的歡樂。

二、親子閱讀的注意事項

1.堅持共讀。天天共讀,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一個很好的習慣。不需要每次閱讀的持續時間很長,講究效率,只要認真和專注的讀10分鐘,就會很有效果,會留下深刻的記憶。

2.孩子出生後就可以和他共讀,要慢慢培養,不可過分要求,不要急著教孩子識字,讓孩子有壓力,共讀是讓孩子發現讀書的樂趣。

3.父母為孩子挑選閱讀的書籍,應該根據孩子的喜好和需求,還應挑選這個年齡段孩子可以看得懂的書籍。可以帶兒童一起去選購,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在這基礎上,再自己判斷可否購買。選擇的書籍的範圍不應局限於某個方面。

親子閱讀的技巧有哪些

一、親子閱讀的技巧有哪些

親子閱讀。理論上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但是實際上能夠真正用到得心應手的並不多,其實多多少少有好處是肯定的,但是我們還是想要,既然做了,就往好了做。所以家長們應該多多進修啊。其實,親子閱讀的主體是孩子,還應該從孩子的方面入手。

調查顯示閱讀媒介上,超過八成家長首選紙質出版物,而做出同樣選擇的孩子不到一半。雖然家長和孩子坐在一塊讀書「看上去很美」,但家長想要孩子讀的書,孩子卻未必感興趣。

該調查認為,目前家長主導著孩子的閱讀,但並不是所有家長都了解孩子真實的閱讀需求。家長重視知識學習,所以傾向紙質出版物;而孩子對感官刺激更感興趣,更愛有聲讀物和動畫片,更喜歡以「玩」的方式來閱讀。家長對孩子的閱讀有功利化要求,比如要多認字,而對「審美薰陶」比較忽視。同時調查也指出,市面上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書本依然較少,可以「觸摸」的出版物幾乎是一片空白。

在傳遞知識給孩子的方式上,選擇「看」、「聽」、「讀」等傳統的單向方式的家長均超過八成,而選擇「觸覺感知」的家長不到三成;親子閱讀形式上,六成以上的家長以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一起做書本提供的遊戲為主,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識的非常少;閱讀重點上,超過八成的家長會考驗孩子的識字量,但對孩子而言,認識漢字的需求僅占3.2%,遠低於12.35%的讀圖需求。

孩子的特點是注重喜好的,家長應當投其所好,以遊戲的形式呈現閱讀內容。當然遊戲並不一定是玩物喪志的那種遊戲。只要簡單的將「聽說讀寫」配合好,孩子就會很感興趣。因為對於沒怎麼見過世面的孩子來說,一切的事物都是新鮮的,有吸引力的,家長只需要多變幻就好了。

二、親子閱讀的有關技巧

1、好書讀千遍。重複是孩子學習的一大特點,反覆閱讀會幫助孩子提升理解力,有利於孩子建立閱讀的習慣。尤其是3~4歲的幼兒往往會反覆閱讀一本書,這時候家長一定要鼓勵而不是制止。

2、陪小齡段孩子讀書時不建議指讀,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會用在動的手指上而不是書的內容上,對孩子的專注力有影響。

3、太小的孩子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很長時間,這時家長不要氣餒,更不能簡單地批評孩子,順其自然,只要家長堅持親子閱讀的習慣就好,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會逐漸延長,對閱讀的興趣。

親子閱讀的技巧與方法

一、關於孩子的閱讀,請問方素珍老師有什麼理念要傳遞給家長?

親子共讀不但能增進親子關係,也能奠定孩子語文學習和培養情商的基礎。閱讀沒有艱深的理論,只要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就是一種幸福,不要錯過享受孩子偎在懷裡共讀的時光。

二、3~7歲的孩子,還需要「親子」閱讀嗎?如何進行?

當然需要嘍!3~7歲的親子閱讀會讓孩子因親密的共讀產生安全感,借著有趣的書和孩子一起學習和討論,是教養孩子最輕鬆的方式之一。

開展親子閱讀很簡單,只要摟著孩子,打開一本書開始朗讀或指讀,讓書本成為孩子另類的玩具、親子溝通的橋樑。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可選擇文圖並茂的繪本,共讀繪本時有幾個小技巧可參考:

1.聽一聽:先讓孩子傾聽故事、看看圖畫。

2.猜一猜:具有懸疑性的故事,可隨時中途提問,請孩子思考回答。

3.演一演:說故事時可以配合道具演出,增進注意力和趣味性。

4.問和答: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之中,幫助孩子系統地了解整個故事。

5.運用聲音、肢體、表情,讓說故事更有吸引力。

6.學習做道具和應用道具,讓說故事更有氛圍。

7.有些繪本故事不必一字不漏地朗讀,也可試著改編,增刪內容情節。

三、3-7歲孩子閱讀中的一些誤區,如何避免?

家長要先有個認知,並非所有的繪本都適合自己的孩子,給孩子選擇繪本首先考慮孩子的年齡、接受力和理解力。當家長和孩子開始親子閱讀後,就會發現自己和孩子的興趣在哪兒,然後再去找相關主題的繪本圖書進行深入閱讀。

不必刻意教認字。只要是有趣的故事,孩子愛聽,就會一直要家長重複說故事,看圖聽故事的過程中自然會認得一些字。閱讀沒有一定的章法,怎麼高興怎麼念,不過千萬不要看完後,強迫孩子歸納「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以免破壞和孩子共讀的美好感覺。

四、3-7歲的年齡段,請給些親子閱讀的建議。

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是有差別的。親子閱讀的重點不是會講或講得生動,關鍵在於和孩子共讀的那種親密感。每天晚上在孩子睡前抽出一二十分鐘的時間,陪他看一兩本書,一起討論書中的情節,或者展開想像,進行深入的拓展,是親子最幸福的時光。

以下是一些數據,謹供參考。

3歲特徵:會捕捉物體的外觀形象、喜歡明亮的色彩、體驗現實世界和想像間的不同樂趣。

適讀書籍:想像力豐富且誇大的書、可以數數的書、重複的故事和有押韻的兒歌或童謠。

4歲 特徵:能夠辨別書中細微的差別、自行透過玩樂享受閱讀。

適讀書籍:選擇故事較長、情節較複雜的故事、選擇圖畫較細緻的繪本、無字的繪本。

5歲 特徵:能清楚理解語言的意思、能表逹複雜的情感、普遍以個人主觀意識上的是非對錯來區分事物、容易對陌生或未知事物過度想像,衍生負面情緒。

適讀書籍:善惡分明的民間故事、富有想像情結的童話、身體的發展和自主性的議題、與孩子心理狀態相關的繪本。

6歲特徵:對發現世界和其如何運行展現出極大的熱忱。

適讀書籍:知識性的科學類繪本、關於家庭與小區的故事、講述價值觀判斷、人際關係或性別角色差異的繪本。

7歲特徵:開始能從他人的角度做出價值判斷、期盼與同儕發展更親密的人際關係、尋求脫離成人獨立,但仍需要溫馨和安全的感覺、受到壓力時可能會和家人相處不和諧或反抗、對男女差異感到好奇。

適讀書籍:知識性的讀物、幽默趣味的短篇故事、橋樑書。

五、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覺得興趣的培養最關健,家長如何在這點上下工夫呢?請給些建議。

閱讀是要讓孩子有智慧,是培養孩子情商和語文等等的方式之一,可分為靜態閱讀和動態閱讀;有些孩子無法靜下來看一本書,家長不必喪氣,可採用動態閱讀的方式,帶孩子去看戲、聽音樂、郊遊、表演等多元化活動,一樣能讓孩子汲取人生智慧,閱讀是模仿來的,不是天生的;不論是靜態閱讀或動態閱讀,只有愛閱讀的家長才能讓孩子也親近閱讀;最重要的是用心 「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