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的成語:安安靜靜、百動不如一靜、沉心靜氣、沉烽靜柝、沉靜寡言、沉聲靜氣、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動靜有常、澹泊明志,寧靜致遠、風平浪靜、恭默守靜、更深人靜、更闌人靜、更深夜靜、靜言庸違、靜極思動、靜影沉璧、娟好靜秀、靜觀默察、靜如處女,動如脫兔、靜言令色、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六根清靜、冷眼靜看、買靜求安、屏聲靜氣、平風靜浪、平心靜氣、清靜無為、樹欲靜而風不停、樹欲靜而風不寧、樹欲靜而風不止、神閒氣靜、四海波靜、偷閒躲靜、息跡靜處、魚沉雁靜、鴉默鵲靜、鴉沒鵲靜、儀靜體閒、夜闌人靜、夜深人靜、夜靜更深、夜靜更闌、鴉默雀靜、一動不如一靜、避囂習靜、處靜息跡、動靜有法、風恬浪靜
【成語解釋】
(1)安安靜靜: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譁
(2)百動不如一靜:指多動不如靜待有效。
(3)沉心靜氣:「沉」同「沉」。猶言心平氣和。
(4)沉烽靜柝:烽火熄滅,柝聲寂靜。喻邊疆無戰事。
(5)沉靜寡言:性格深沉文靜,不愛多說話。
(6)沉聲靜氣:指聲調低沉,態度平和
(7)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淡泊:恬淡寡慾;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才可有所作為。
(8)動靜有常:常:常規,法則。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常規。指行動合乎規範。
(9)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澹泊:不追求名利;寧靜: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10)風平浪靜: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11)恭默守靜: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講話,保持肅靜。
(12)更深人靜:深夜沒有人聲,非常寂靜。
(13)更闌人靜:更: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小時;闌:將盡;人靜:沒有人的吵雜聲,一片寂靜。夜已很深,沒有人聲,一片寂靜。
(14)更深夜靜:更: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個小時。夜已很深,沒有一點聲響。形容夜深處於一片寂靜之中。
(15)靜言庸違: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猶言口是行非。
(16)靜極思動:指生活平靜到了極點,就希望有所改變。亦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便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17)靜影沉璧:平靜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塊玉。
(18)娟好靜秀: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19)靜觀默察:不動聲色,仔細觀察。
(20)靜如處女,動如脫兔: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21)靜言令色:靜:安靜;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語和媚態來迷惑他人
(22)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指軍隊未行動時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行動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
(23)六根清靜: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
(24)冷眼靜看:形容從旁冷靜而仔細地觀察。
(25)買靜求安:謂息事寧人,以圖安逸。
(26)屏聲靜氣:見「屏聲斂息」。
(27)平風靜浪:風平浪靜。多以喻平靜無事。
(28)平心靜氣: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29)清靜無為:道家語。春秋時期道家的一種哲學思想和治術。指一切聽其自然,人力不必強為。
(30)樹欲靜而風不停: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現也比喻階級鬥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31)樹欲靜而風不寧: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現也比喻階級鬥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32)樹欲靜而風不止: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著。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33)神閒氣靜:見「神閒氣定」。
(34)四海波靜:比喻天下太平。
(35)偷閒躲靜:指偷懶。
(36)息跡靜處:息:止息;跡:行跡,腳印;處:處所。要想不見行跡,只有自己靜止不動。引申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37)魚沉雁靜:同「魚沉雁杳」。
(38)鴉默鵲靜:見「鴉默雀靜」。
(39)鴉沒鵲靜:同「鴉默雀靜」。
(40)儀靜體閒:形容女子態度文靜,體貌素雅。
(41)夜闌人靜:夜闌:夜將盡。夜深人靜的時候。
(42)夜深人靜:深夜沒有人聲,非常寂靜。
(43)夜靜更深:無聲無息的深夜。
(44)夜靜更闌:闌:盡。無聲無息的深夜。
(45)鴉默雀靜: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沒有一點聲息。
(46)一動不如一靜: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7)避囂習靜:囂:喧譁,吵鬧;習:習慣於。躲開喧鬧,安於清靜
(48)處靜息跡:息:停止;跡:足跡。靜處不動就不會留下痕跡。引申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49)動靜有法:動:行動;靜:靜處;法:法則。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規則。指行動合乎規範
(50)風恬浪靜:恬:平靜,安適;靜:安靜。風很安逸,浪很安靜。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