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让语言更具说服力#

短语录 110 0

所谓短句,其实就是不包含定状补的修辞成分,只留下主谓宾,甚至只含有谓语的句子。比如“我喜欢慢慢地吃热腾腾的包子”,换成短句就是“我喜欢吃包子”。所以说,语言中的短句,是指我们在说话时,把本来可以用长句表达的意思变成短句,使说出的话显得短小精悍、明快有力,更具说服力。

  董卿在《朗读者》的开场白中,就运用了许多有特色的短句。比如在第七期“告别”中,她的开场语是这样的:“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婉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先生引述这首诗,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告别。”之后她说:“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短句的作用,在于使语言感情回环往复,增强语句的句势。语言中大量使用短句,即可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说起来也显得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使人从语势上感受到一种壮阔和豪放。

  与短句相比,长句无论在气势还是在力量方面,都要逊色一些。所以说,短句是一种提高语言效果的重要方法。

  况且,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善于宣传的老一辈革命家,如鲁迅、闻一多,以及当代的教育宣传工作者李燕杰、彭清一、曲啸等,他们所发表的演说,句子长度一般都在8个字左右。

  而像国外的一些演说大师,如列宁、林肯、丘吉尔等,他们所说的外文语言,虽然句子稍微长一些,但也都在10个词以内。

  从中外演说大家的实践来看,短句确实是一大特色。并且,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还会借助一些如语调、语速、手势等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所以即便句子简短,但仍能细致入微地传情达意。

  另外,短句还朗朗上口,有助于记忆。比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敌退我进,敌驻我扰”……像这些短句,不仅简洁明快,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经久不忘。

  所以说,想要提高自己的口才,就要注意长话短说,使句子简洁明了、短小精悍。

  1858年,林肯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曾在伊利诺伊州南部发表演说。当时,那些蓄养黑奴的恶霸们本来对废除奴隶制的人非常仇恨,对林肯反对奴隶制的行为更是恨之入骨。为了让演说顺利进行,林肯先向那里的人们做了一些工作。

  他说:“南伊利诺伊州的同乡们,肯塔基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那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着发表意见的权利呢?”然后,他接着说:“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人,我生于肯塔基州,长于伊利诺伊州,正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利诺伊州的人和肯塔基州的人,也想认识密苏里的人,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个……”根据听众的情况,林肯简明扼要地把自己与听众的相关情况加以介绍,让对方能快速形成一种“认同感”,从而达到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的效果,把可能面对的敌对怒视变为了大声喝彩。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次成功的演说。据说,这番话直接让本来准备与他作对的听众,最后竟然成为了他的朋友。

  另外,在运用短句之前,我们最好要有充分的准备。能用短句表达的,决不用长句,或者可以直接把长句化为若干短句。如果有的句子不适合变成短句,就要有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成功讲述的过程,以便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当然,短句虽然显得干脆利落,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所有语言都要运用短句。说话时,最好能以短句为主,与长句相互搭配。这样一来,我们所说的话会显得更有句式变化,也会更具生动活泼的效果。如此,才能使整句话显得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说起来才会朗朗上口。要想达到这种效果,仅仅记在心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下意识改变自己平时说话不好的习惯。有计划地读一些演说家的稿子,邀请朋友监督,多参加一些演讲或者辩论赛,这些办法都有利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将长短句的搭配结合运用得更加熟练。

  董卿:这样说话更动人

标签: 早上吸引朋友圈的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