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纯粹的文本---谈姜德明的散文(转载)

短语录 81 0

在20世纪中国群星璀璨的散文作家中,姜德明是比较有特色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自80年代以来,姜德明笔耕不辍,陆续出版了《书边草》、《雨声集》、《清泉集》、《书梦录》、《书味集》、《余时书话》、《流水集》等20余部散文集。这些散文集以其精美的装帧、丰富的插图和灵动的笔调深深地吸引着我,读这些作品常使我手不释卷。

  当出门坐车,当茶前饭后,当夜难成眠,我总喜欢拿一本姜德明的散文来读,因为那是一个丰富的矿藏,在不经意而又轻松自由的阅读中,我总能有不少收获。除了对文坛上那些逸闻趣事、名人掌故的叙述外,最使我快慰的是作者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细致研究和探索。一方面,姜德明散文往往将笔力放在那些著名作家多为人忽略的事件上,从而给人以耳目一新、探幽索微的艺术感受。比如鲁迅的书账、知堂的藏书印和第一本书、刘半农未竟的计划以及夏衍的藏画等都是姜德明描写的对象。应该说,对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著名事件研究者往往比较重视,但对其边缘事件却较少关注,姜德明散文对此却能了然于心,娓娓道来,于是,我们读来常能受益匪浅。

  另一方面,姜德明还将许多被忽略但相当有价值的作家、作品钩沉而出,从而让我们看到一部更全面完整的活生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史和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那些著名的作家、作品,但不著名及无名者却总是被误解、简略和遗忘了,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成了有限作家的有限作品的历史。姜德明散文告诉我们,文学史是无数作家创造的历史,那些名不见经传者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姜德明写了《赵清阁的散文》、《白宁的〈夜夜集〉》、《女作家施济美》、《谢兴尧》、《赵荫棠的小说》和《陈绵的剧本》等散文。应该说,对大多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包括我自己来说,上面这些作家、作品还是比较陌生的,姜德明散文直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与那些注重资料、版本的散文作家不同,姜德明散文充满了深挚的感情,那是对山川风物、人情世态和书籍等的热爱、体味、憧憬与冥想。作家往往怀着温情,蓄着蜜意,含着同情,揣着童心,像四月京城的太阳轻轻地抚慰着大地和大地上的人与事。由此,我感到了一颗善良、温情、慈和而又诗意的心灵是多么的重要!表面看来姜德明散文是痴迷于书,热爱着人与人生,其实,它主要的指向还是那颗透明的心灵:那条总是缓缓地温暖地淌过人们干渴心田的不冻河。在《爱书人的肖像》中姜德明极力推崇吉辛的《爱书的人》,那个贫穷的爱书人和理解他的妻子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和爱。在《雅意》里,作者写自己因爱慕叶圣陶书法而向他索求书法册页,但当他真正得到它时,兴奋之余心中又漾起愧疚:“想到先生病体初愈,想到先生已八十五高龄,我怎么会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竟如此消耗老人的精神!”还有一文写到无功不受禄,拒不接受友人赠画的故事。一面是欲望,一面是节操,姜德明散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被陶冶的美好心灵。积于内而发于外,正因为姜德明未被世俗尘烟所污,所以他的散文才有着明静高洁的品质,一种八风不动、安然如山、心静气闲、余裕灵透的风采与魅力。

  姜德明的散文语言是很纯粹的,这既表现在美妙纯粹的插图,又表现在细致美丽的词句上。前者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后者往往精凝、明澈、灵动。比如,在《想见冰心》中作者用这样的句子写冰心:“一位八十七岁的老太太,笔底宛如十七八岁少女的情怀,充满了羞怯柔情,意境美极了,文字也那么清丽,那么令人陶醉。”在这里,作者仿佛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用不可多也不可少一字的语词,形象、生动、细腻而准确地刻画了老人冰心柔情似水的心灵世界,真是情蕴意味绕梁三日而不去。以此我们也可以反观姜德明散文词句的精致纯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姜德明散文也有缺点不足,那就是清丽有余而思想性不足,明朗多于沉郁。尽管姜德明在《卓别林的悲剧》里说过这样有见地的话:“压迫没有了,他的艺术也渐失光彩。”在《卖书人》中透出人生的凉意,但总体说来,他的散文不像鲁迅等人那样重思想的透入,也少了悲剧感和荒凉的意味。这就影响了姜德明散文的深刻性、生命感和撼人心魄的巨大力量。如果将姜德明的散文与鲁迅的《野草》、《朝花夕拾》比较,与叶灵凤的《书斋趣味》比较,这一点我们就会看得更清楚。

  姜德明的散文以书话一体见长,也最有价值。姜德明书话在许多方面都与唐弢书话有着某些内在的关联,研究者可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当然,如果将姜德明书话与郑振铎、阿英、叶灵凤和曹聚仁书话并读,那将是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

标签: 生日精致的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