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心得體會

短语录 6 0

《曾國藩傳》心得體會(通用3篇)

《曾國藩傳》心得體會篇1

初讀《曾國藩傳》前,覺得曾國藩只是個眾人皆知、無人不曉的「賣國賊」,勾不起我的閱讀興趣。但翻閱數頁之後,似乎有點愛不釋手了。

從國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國藩的確是個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顧,屈服於西方列強對華政策而又竭力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賣國賊」。對於其一生的罪惡我覺得不應該歸咎於他個人品質,而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條件下的地主階級決定的。從個人角度而言,我覺得曾國藩是個修養頗高,有頭腦、有遠見和有謀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經歷大致可以分成七個階段:躋身六曹、創建湘軍、坐困江西、決戰安慶、攻陷天京、剿捻失敗和抑鬱而死,可謂有起有伏,人生變數無窮,讀之頗有感觸。

首先,曾國藩精通古文,廣泛獵讀,在學術上向很多當時有名人士請教,這些不僅增長了個人方面的見識,也大大提高了個人聲望。曾國藩能如此順利成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於自身勤奮好學和聰明能幹,另一方面是由於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舉薦。也許是這一切對於曾國藩來說太順利了,造就了他當初鋒芒畢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間處處碰壁、受到地方官員的百般排擠和刁難。

其次,曾國藩經過一年的大徹大悟再度出山,受命為欽差大臣和兩江總督,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實曾國藩受命為兩江總督是清政府為形勢所逼,迫不得已,由於清政府所依靠鎮壓太平天國的江南大營就在此時潰敗,只能依靠曾國藩集團所創建的湘軍來鎮壓太平天國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機會永遠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再次,湘軍攻陷天京以後,曾國藩自剪羽翼,釋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見其經驗豐富,政治嗅覺之靈敏,審事詳明,處事果斷。

最後,曾國藩是個愛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賢人。行軍打仗,每到一地,必廣為訪案,凡具一技之長者,必設法延至,收為己用;聞有德才併兼者,更不惜重金,馳書禮聘。他還能虛心納言,鼓勵眾幕僚直言敢諫,故能收到集思廣益的效果。他在事業上能夠取得如此成功,與其有很大的關係。

讀此書不僅讓我對曾國藩有了更為全面、細緻的了解,從中受到不少啟迪,而且加深了我對近代清朝歷史的認識,同時引起我對那拉氏——慈禧太后的興趣。

《曾國藩傳》心得體會 篇2

曾國藩,晚清時期一個傳奇式人物,建湘軍、平長毛、興洋務,由一介書生成為官居一品,漢人中最高官位大學士,與其為人處事的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修身律己。曾國藩治學以修身,他尊崇且鑽研程朱理學,早年拜鏡海先生門下,學習儒家思想,信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他官拜高位,但生活很簡樸,堅持喝家鄉的綠茶,堅持使用簡陋的木箱,湘軍攻克金陵,官員大肆掠奪財物,作為湘軍統帥,他不斂財,未攫取一絲一毫。

二、善於用人。曾國藩深知天下之大,事變至殷,絕非一手一足所能維持,必須舉天下之才會於一,乃可平天下興國家的道理,因而他把發現人才,獎掖人才,培育人才,重用人才作為自己分內的任務。對於戰事,作為文人,他知之甚少,他發現重用了一批如鮑超、羅澤南、彭雪麟、楊載福等人,幫他攻城克寨,與他共鑄輝煌。曾國藩身邊有許多幕僚出身卑微,大多是在毛遂自薦時被曾國藩相中,許多人年紀輕輕,而曾國藩都以禮相待,平等相見。曾國藩在於太平軍和捻軍作戰時,許多方略、計謀都來源於普通的幕僚,在屢次官場上險象環生時,這些門客出謀劃策,渡曾國藩於危難之中。

三、謹言慎行。曾國藩行事謹慎,懂得審時度勢,遇事總會上下琢磨,前後思量。他深知皇上對漢人猜忌甚多,如要建立一支曾家軍,從皇上到朝野滿人都不會放心,他通過深思熟慮保奏塔齊布,擺在自己之上,來消除皇上及朝野滿人的顧慮。在立下平定太平天國大功後,曾國藩手握二十萬湘軍,且位高權重,他恐皇上與滿朝猜忌,一再要求歸回以完晚節,在未獲准以後又大裁湘軍,藉以消除皇上的猜忌。在對待肅順上,他深知權臣手腕,雖皇室肅順對曾國藩愛惜有加,並多次提攜,但他也意識到肅順雖大權在握,卻樹敵太多,以後會遭不測,顧私下不予忘來,正是他的妥善處置,後來肅順雖被扳倒,但曾國藩依然受到重用。

四、顧全大局。在儒家「義理」思想的影響下,曾國藩忠於皇室。在處理天津教案事件中,他為了顧全大局,委曲求全,使自己多年苦心經營的名譽一落千丈。天津教案是中西方文化的衝突,教士的蠻橫,國人的抵制,導致國人燒教堂,殺死10餘名教士。外國列強,大兵壓境,在天津海面陳列戰艦,稍處理不慎就會引起戰火,而以當時中國的國力,斷難與其對抗,唯有委曲求全,曾國藩權衡利弊,最終採取不與列強開戰,接受列強提出的,賠禮道歉、懲治兇手等條件,但這種做法激起了民眾和一部分官員的抵制,使他苦心經營的聲譽毀於一旦。但為了顧全大局,他唯有外慚清議,內疚神明。

五、善思求新。晚清時期,西方列強接踵而至,不斷破壞中國的主權和領土的安全,曾國藩親眼目睹了「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中國橫行無忌。他也希望中國能有自己的堅船利炮,他主張全面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以圖強國御辱。曾國藩創辦了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開始仿製西式槍炮。當他發現製造器械的設備陳舊,專門派人到國外購置「制器之器」。但他又意識到洋人的技術日新月異,層出不窮,若不系統的接受一整套關於天文歷算理化方面的教育,接觸到造炮製船的各種現場,就不能學到西洋的學問之精髓,不能造出最先進的船炮。於是他奏請朝廷,選派一批優秀的孩童出國留學,學成後回來報效國家,並最終促成了這批孩童成行,為國家造就了一批人才。

《曾國藩傳》心得體會 篇3

讀完這本書後,我沒有急著寫書評,停了一天才寫的書評,目的是為了以後再回顧的時候有個參照。

原先看書的時候有時寫書評,有時沒有書評,後來通過看書我喜歡上了看大家的書評,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看過的書過一段時間內容情節都忘記了,所以感悟後決定以後哪怕是一句話也要自己反思一下。

我對本書的自我看法_這本書有具體的參考日記和書信,更能真實的反饋曾國藩一生的成長和人生的結束的全過程。以下幾點可供自己參考和學習!

1.從現在開始學習記筆記,可以是書寫版本的也可以是手機的記錄本,做筆記目的是反思自己每一天和回顧人的一生自我成長的軌跡。

2.人聰明和笨是相對的,只要是一個正常人,其實都不笨,重要是有一顆進取的心和不斷的堅持。最後可能成功的反倒是笨人!在目前的社會中充滿了各種的誘惑,要有一種不畏浮雲遮望眼,堅持自己真誠的內心和誠實的人生態度,自己會過的坦然。有時感覺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動就是靜,靜就是動的自然發展規律,把握規律。

3.其實曾國藩剛開始人格是不健全的,自傲,偏見,自負等問題挺多,多次處理不好人際關係,但是我最想知道這種人格的形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沒有寫出來,有點遺憾,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是通過主人公自我反思和聽取別人意見中,改正了自己在特定環境下生存的的特點,但是在骨子裡的自我個性還是保持了自己的初心,在目前的職場中也是這樣的,寧直不彎的人是很難生存的,要學會職場中的人生法則。

4.通過看書,要學會明辨是非,從我的觀念中認為八國聯軍侵華,簽訂各項不平等的條約,不了解當時的背景下,自己認為清朝末期是非常可憐的,但是從書中我也學到了末期的政治昏庸,不誠信,不負責的國家主要人員的真實做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