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短语录 8 0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精選6篇)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篇1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到明清時期幾乎與春節同樣重要。中秋節有很多傳說,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有幾個故事。

一是嫦娥奔月故事。傳說在遠古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人間民不聊生。這時候一個名叫后羿的年輕人出現了,他登上崑崙山的頂峰,張弓搭箭,嗖嗖嗖射落了九個太陽,大地於是變得涼爽,草木開始生長,牲畜也開始繁衍,百姓們不再飽受炎熱之苦。后羿為百姓立了大功勞,很多有志向的年輕人都慕名前來投師學藝,有一個名叫蓬蒙的心術不正的人也混了進來。一天,后羿遇見了西天的王母娘娘,王母為感激后羿為百姓作出的貢獻,賜給后羿兩顆藥丸,並告訴他服用以後可以得道成仙。后羿不願獨自成仙,便將王母所賜仙藥交由美貌的妻子嫦娥保管。嫦娥將藥放進了百寶箱,豈料這件事被蓬蒙知道了,就乘后羿率眾打獵時,稱病在家,持劍闖入后羿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誓死不給,危急之下拿出仙藥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後,身體變得極其輕盈,慢慢地飄向了天空。后羿預感到嫦娥有危險,於是在打獵途中匆匆趕回家。趕到的時候,嫦娥已經飄出了窗口,后羿只來得及扯下了嫦娥的一段衣袖,眼睜睜地看著嫦娥飛向空中,飛離了他和故土,飛到了月亮之上。嫦娥奔月那天剛好是農曆的八月十五,從此,每年的這一天,后羿都遙遙望著月亮,回憶與嫦娥生活的點點滴滴。百姓們為嫦娥保護仙藥以及后羿的深情所感,每年的八月十五也都在家中擺上瓜果遙拜嫦娥,漸漸形成過中秋節的習俗。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篇2

早在中秋節的前一個月,各式各樣的月餅就紛紛上市了,人們很早就準備好了供節日享用的食品。

節日是從下午的設宴聚餐真正開始。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最精緻高雅、隆重的,當屬宮廷宴席。八月十五這天,上到天子,下到百姓,無一例外地要全家團坐在一起,用餐賞月。明代的宮廷,在八月十五這天,最流行吃螃蟹,人們認為八月十五前後的螃蟹又大又好,是食用的時間,因此中秋這天,大家圍坐在蒸熟的螃蟹周圍,一邊聊天,一邊用餐。在吃的時候還可以蘸上點醋,這樣更可口。吃完螃蟹以後,還要喝蘇葉湯,用蘇葉湯洗手。聚餐過後,大家一同觀看關於中秋的神話戲曲的演出。清代的宮廷中秋節不同於明代,在中秋節這天,多選擇一個合適的院落,在院子的東邊豎一個屏風,屏風兩側擺上雞冠花、毛豆枝等植物。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桌子正中放一個特大的月餅,月餅四周堆滿各式各樣的糕點和時鮮瓜果。祭月完畢,按照皇家人口,每個人都能分到一份月餅,這被稱為「吃團圓餅」。

吃罷晚飯,正是明月冉冉升起的時候,這個時候,節日的氣氛才真正地顯現出來,有的家庭會全家一起去河邊或到視野遼闊的地方賞月。賞月的習俗,一直以來就盛行。在唐代,中秋賞月,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了宋朝,中秋節賞月吟詩更為風行,每到中秋之夜,夜市常常通宵營業,賞月遊人絡繹不絕。

有的地方民間要舉行「拜月」儀式。到中秋節,各家各戶都要設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於香案上,其中月餅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並且西瓜還要切成蓮花形狀放在案首。然後要將月神像面向月亮供好,全家按照輩分依次祭拜,然後這家的女主人將月餅切給家人分享。團圓月餅的切法非常講究,在動手之前,要把家中的所有親人都算在內,無論是在家的家人還是在外的遊子,都一併算在其中,分出的月餅份數不能有差錯,而且必須每一塊都均勻,不多不少,公平分割。

在中國南方,中秋節晚上還會舉行燈會。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舉行燈會展覽是一項重要的活動。中秋節也不例外。中秋節的燈會雖然不像元宵節那樣規模宏大,但是中秋節的花燈種類卻非常豐富,有放上天空的孔明燈,有放在水中漂流的荷葉燈,有用柚子皮做成的柚子燈、南瓜掏空做成的南瓜燈,還有稻草燈、魚鱗燈、蛋殼燈等,品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中國香港地區過中秋節,流行一項古老的慶祝活動,即舞火龍。為了慶祝中秋節這一傳統佳節的到來,香港的銅鑼灣大坑地區每年從農曆八月十四晚就開始了一年一度、延續三天之久的盛大的舞火龍活動,慶祝用的火龍是用珍珠草紮成,一共有三十二節龍身,總計長達七十多米,龍身上插滿了長壽香,舞龍的人們揮舞著火龍在大街小巷歡騰,吸引眾多的民眾前來觀看狂歡,熱鬧非凡。

在中國湖南、貴州、安徽等地有中秋節偷瓜送子的習俗,祈求已婚婦女能夠懷上孩子。在中國台灣,未婚女子在中秋之夜還會跑到別人的菜園中偷菜,據說如果能夠偷到蔬菜的話,就會找到如意郎君。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篇3

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裡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游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裡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成功*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里,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中秋節的傳說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於水火這中。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后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後異,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她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篇4

中秋節來歷一般有三種說法:

1、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先秦西漢的儒家經典《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發展到後來,貴族官吏、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遂漸漸傳到民間。

2、源於農業生產

中國自古是農耕民族,而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種農作物、果蔬陸續成熟的時候,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間這天作為節日,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3、月餅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衍生出中秋節慶。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篇5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農曆即陰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__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__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篇6

傳說故事

在中秋的傳說故事中,「嫦娥奔月」無疑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了。

這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神話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

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