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復耕現場工作簡報範文

短语录 11 0

撂荒地復耕現場工作簡報範文(精選4篇)

撂荒地復耕現場工作簡報範文 篇1

4月6日上午,在信宜市金垌鎮高車村,一塊塊原本雜草叢生的撂荒地經過改造後變成了灌滿了水的良田,幾十名村民低頭彎腰忙碌地插秧,水田裡,剛播下的秧苗在陽光下隨著春風搖曳,預示著秋天的豐收。

當日,金垌鎮在高車村開展20xx年春季撂荒耕地復耕複種現場會,村中一批原本撂荒的土地,在這天共同開工,場面熱鬧繁忙。

據悉,今年初,車村成立撂荒地整活工作組,實行村幹部包自然村、小組長包戶、網格員包地塊的機制,摸排查清撂荒地戶主、地塊面積、撂荒程度、空間位置、撂荒原圖等基本情況,建立台賬、動態管理、有序推進。而今天這片「荒地變良田」的新面貌正是金垌鎮多措並舉推進撂荒地復耕複種的生動縮影。

目前,金垌鎮正通過分類整治、政策激勵的方式,有序推進耕地撂荒集中整治行動,充分利用各村土地資源,堅持「一村一策」「一地一冊」,推行「村集體+農戶」「業主+農戶」「種植能手+農戶」流轉模式,由村集體或者引進業主流轉農戶土地統一拓荒耕作、田間管理,引導種植能手租用整理後的撂荒地自耕。各村則深入調查摸清底數,根據自身耕地拋荒現狀,逐步組織機械、人員開展復墾工作,以「滅荒」為共同目標,抓好糧食生產核心,以保障初級產品供給,截至目前,全鎮巳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撂荒耕地治理任務。

與此同時,田心村、幸福村等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推進土地流轉,解決了部分耕地撂荒問題。通過探討實施村民入股、集體統耕、收益分紅等方式,村集體流轉撂荒耕地,解決耕地細碎化和耕作條件差而撂荒的問題,實現村民收益、村集體經濟發展、撂荒耕地復耕複種「三嬴」目標。

該鎮還按照先易後難、先重後輕的工作要求逐步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工作,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鼓勵土地經營權互換整合,變小田為大田、變碎田為整田,引導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作為撂荒地流轉、代耕代種及托經營的主力軍,開展適度規模化經營,從而達到解決耕地撂荒是一項長期性工作的問題。

該鎮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表示,接下來鞏固好前期的撂荒耕地整治工作成效,認真總結經驗做法,及時掌握耕地撂荒復耕動態情況,完善耕地管養機制。同時持續加強全鎮耕地管理和保護,提高耕地利用率,讓農村「沉睡的土地」活起來,為群眾增收打牢基礎,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

「丟荒的耕地今天種上了水稻,上級為我們解決了路、水和種的問題,我們將加強田間管理,爭取早稻糧食生產大豐收!」高車村的農民高興地說。

撂荒地復耕現場工作簡報範文 篇2

縣底鎮積極推進撂荒地復耕複種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確保現有耕地應種盡種。縣底鎮搶抓農時,調動鎮村屯幹部黨員群眾等力量,深入田間地頭,紮實推進農村耕地撂荒整治行動,對全鎮撂荒土地重新「洗牌」,不斷盤活撂荒土地,有序推進全鎮撂荒地專項整治工作。

壓實責任「強保障」。

縣底鎮黨委、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對撂荒地整治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並成立了以鎮分管農業工作的領導、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為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長,指導各村成立以掛村領導幹部、村黨支部書記為副組長,各村民小組組長為成員的工作推進組,形成了「鎮村屯三級幹部黨員群眾包戶包地塊」的責任體系,有效確保了撂荒地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精準摸排「清底數」。

按照「幹部包抓」責任體系,鎮村屯幹部深入農戶、田間地頭,逐戶對撂荒地進行「地毯式」「拉網式」摸排登記,結合各村耕地信息分布圖,理清撂荒面積、承包關係、位置、耕種現狀等情況,為復耕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廣泛宣傳「齊參與」。

通過摸底調研、入戶宣傳、召開村屯戶主會議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宣傳國家的《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和耕地保護政策,以及容政規【20xx】1號文件精神,切實提高群眾對耕種土地責任義務的認識,使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保護耕地、恢復撂荒地耕種是自己應盡的義務,增強愛惜土地、種好土地的自覺性,有力推進農村耕地撂荒復耕復墾工作。

因戶施策「抓整治」。

對排摸出的撂荒地,實行「一戶一策」「一地一策」,探索「農戶自願、親友代管、合作社代種」的`復耕新模式,鼓勵有勞力的農戶在自行復耕的基礎上,對整戶外出、無勞力、土地耕種條件差以及因土地產出效益低不願耕種的農戶,採取動員農戶將土地交由親友託管代耕、動員農戶將土地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快速推進撂荒地復耕複種。

健全機制「促成效」。

結合各村實際,統籌謀劃,復耕的撂荒地主要以水稻、玉米、薯類等農作物種植為主,確保守住耕地紅線和基本農田紅線,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同時,嚴格落實「對棄耕撂荒1年以上(含1年)的,不得享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惠農補貼;原承包戶不願復耕,經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形成收回棄耕土地經營權的決定,公示生效後,由村委會安排他人、企業、合作社代耕,無需給原承包者任何費用,代耕收入和該耕地國家補貼均由代耕者所有」等相關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措施,切實推動撂荒地整治工作取得長久實效。

如今,撂荒地復耕複種工作的號角早已吹遍縣底鎮大地,持續鞏固撂荒地復耕複種工作成效和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築牢糧食安全防線,成為縣底鎮當前及今後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抓手。縣底鎮堅持把撂荒地復耕複種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干群合力、真抓實幹,紮實推進撂荒耕地復耕複種工作,全力以赴將荒地變耕地,旱地變良田。

撂荒地復耕現場工作簡報範文 篇3

為確保晚造糧食生產,守好耕地紅線,龍頸鎮周密部署、摸清底數、大力宣傳、狠抓落實、強化督查,黨員幹部主動作為,下沉到田間地頭,帶頭大力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工作進展,確保糧食生產跟得上。

一、周密部署,層層壓實

龍頸鎮通過鎮、片區、村三級精密部署糧食生產工作計劃,層層壓實責任,把糧食生產工作下達到「最後一公里」。7月22日,龍頸鎮委書記黃沛亮召集領導班子、掛村組長、村「兩委」幹部,主持召開糧食生產加溫鼓勁調度會議,讓鎮村幹部深刻認識當前糧食生產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實行片區責任制,全體幹部下沉一線,包片包村包地,掛圖作戰,責任到人,逐村、逐地抓好落實,集中攻堅,強力推進落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各片區組長、各行政村強化調度會議工作落實,隨即依次召開片區糧食生產工作會議和村小組組長、村民代表會議,結合片區和各村實際情況,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舉措,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商討具體解決方案,確保糧食生產工作不掉隊,推動糧食生產工作穩步推進。

二、多措並舉,加強宣傳

「多種糧,有補貼,不種田,收回田」「糧食生產事關國計民生」「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守住耕地,就有糧倉」。鎮、村黨員幹部大力開展糧食生產相關政策宣傳,通過微信群、廣播、懸掛橫幅、電子屏滾動播放、召開村小組長及村民代表會議、到村入戶等多種方式,確保宣傳到位,強化群眾保護耕地紅線和基本農田底線的意識。

三、強化監督、狠抓落實

一是鎮主要領導靠前指揮,進一步壓實糧食生產工作責任,及時把握糧食生產工作進度,指導糧食生產工作開展,動態化解決和掃除耕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障礙,把問題解決在糧食生產一線,爭分奪秒把握晚造耕作好時機;二是加大力度修復失修水圳,對取水困難的田地通過加裝抽水泵、搭建排水管等措施,掃除障礙保障灌溉用水的供應,把因為缺水、路難走而撂荒的耕地重新變成「良田」,為復耕複種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三是探索糧食生產新模式,龍頸鎮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分紅制」等模式,由企業集中開發,形成連片種植,同時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使缺少勞動力等原因導致撂荒的土地實現復耕複種,減少反覆撂荒現象;四是鎮村黨員幹部深入田間地頭,走近群眾,傾聽群眾聲音,解決群眾所需,讓糧食生產工作更有溫度。

撂荒地復耕現場工作簡報範文 篇4

11月18日上午,記者在海陵區那洋村委會了解到,目前該村撂荒土地復耕複種工作已在本月15日全面完成,200多畝撂荒土地已全部種上蓮藕、油菜花、玉米、番薯等作物。

上午,記者來到那洋村委會撂荒土地復耕複種現場,只見所有的撂荒土地已全部復耕好,全部種下了蓮藕、油菜花、番薯等作物。記者看到,前幾天種下的油菜花和玉米已經發芽,一片嫩綠。

據介紹,那洋村撂荒地復耕複種任務是200畝,經過半個月左右的緊張復耕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複種任務。完成任務後,該村也沒有閒下來,繼續開展查漏補缺工作,對村中還有遺留的.部分荒地進行復耕,下一步,他們繼續加強荒地復耕管理工作,確保把所有撂荒土地盤活起來,發揮該有的作用。

那洋村黨總支部書記 黃仕允:我們那洋村委會復耕複種面積一共3個點,2、3、4號點,一共是200畝,現在我們這200畝已經全部清表完成,複種也全部完成,主要是根據一田一策,因地制宜,種植了蓮藕、番薯、玉米、油菜花這幾種經濟作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