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0篇)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教師職業註定就是要終身學習的。這些天陸陸續續翻看了《新課標》,也在網上看了一些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使我受益匪淺。《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學生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情感、想像、領悟等多方面的發展,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制約了兒童的嘴巴、雙手、頭腦,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學生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麼,面對新的課程改革的挑戰,如何能讓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的活起來呢?
一、使學生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去體驗數學、「玩」好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玩」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去經歷數學。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激發求知慾,形成積極的情緒,在數學中我們不斷創設與學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喚起學習熱情,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真好奇」!從而產生「我也想玩一玩、試一試!」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教學,除了知識的傳遞,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能萌發出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玩」好數學的願望,從而更加樂意去學習數學,在數學世界裡翱翔。
二、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
教師的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實現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學效果,關鍵是要優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新局面。
1、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需要教師們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還給學生主人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師生之間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像有些教學內容只要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抓住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交流發現問題,自己探求規律歸納方法就能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們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關係,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規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探求——概括——應用去發現、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首先通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讓學生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後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從長方形的特徵入手找尋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抓住知識的發生髮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目的。總之,要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發揚民主、強化訓練意識,多一些引導、點拔,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規律。
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讓學生能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師都知道,對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教學,對學習新課程的學生,首先要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這裡,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出問題,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樂於與人合作等內在的學習品質和能力。作為老師還要明確,學生這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學法中,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對學生過早的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把學生當成加工廠的「機器」,而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分享,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今後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生活中充滿數學,讓學生體驗數學之樂。
實踐表明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有目的地將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於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活力源泉。
1、生活中充滿數學。平時能讓學生把身邊的實例融入到數學課堂,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數學課堂大起來,超市的價格標籤,銀行的利率,校園面積的估計及食堂菜譜的調查統計表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習數學的源素材,這樣的學習無疑是極大的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內驅力,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
2、數學問題回歸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理解。比如要教學完《相遇問題》例題後,教師問:「現實生活中只有例題這一種情況嗎?」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列舉出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合情合理的實際情況後,教師可讓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重新編成應用題,自己探究解決;又如《元、角、分》教學中,開展模擬購物活動,給你10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樣文具?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既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拓寬,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達到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遞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難道這不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課堂魅力嗎?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在x月x日,我聆聽了主任的《數學課程標準》解讀,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
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新教材的編寫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明麗,能吸引學生閱讀,激發學習興趣。
因此,面對耳目一新的教材。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解讀的理解談點體會。通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作用的過程。
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是知識本身,而是如何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快樂;課堂上關注的不再是教師講得是否精彩,而是學生是否學得有趣,同時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自覺不自覺地學會學習。而教師始終只是一個引導者、一個促進者,引導和促進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尋找答案,讓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快樂地學習。學習新課標,就是為了更好的進行新課改。
教學方式變了,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變了,認識這個變化,接受這個變化,適應這個變化,才能和學生一起實施教學的改革,共同實現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雖然,教學方式變了,教師角色變了,教學觀點變了,但是目標不能變,為了孩子一生的持續發展,我們將堅持不懈的將課改進行到底。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3
學習了半個多月,聆聽了各位專家們「面對面」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各方面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提高。聽了專家和一線教師的視角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進行了深入的專題,從「應用意識」在《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具體描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具體做法、培養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等三個方面他們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讓理論聯繫實際,真正讓孩子明白其實要學好數學並不難,數學的應用隨處可見,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事,我們每時每刻都跟它打交道、交朋友。從心裡上讓孩子真正放下數學不好學、難學的思想負擔。《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我們要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作為教師,我們要著眼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培養學生從周圍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到數學課的樂趣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4
x月x日,我接受學校安排,有幸在市xx小學參加了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會。在這次解讀會中,x院長的講解,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新課程標準》把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實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這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的給予一些建議。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製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而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與及時的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並鼓勵他們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另外,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問題。應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概念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
總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了解,才能找到開啟數學之門的金鑰匙。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5
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所以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培養學習興趣的優質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大教師共同探求的一個問題。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生動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努力創設有趣的情境,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興趣的東西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讓學生產生一種新奇的感覺,從而產生一種主動探索的欲望。
第二步:動手操作,發展興趣
玩是人的天性,更是兒童的最愛。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教育的成功在於活動,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實踐也證明:通常自己讀過的能記住10%,自己聽過的能記住20%,自己看過的能記住30%,自己說過的能記住70%,而自己做過的能記住90%。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投入學習活動,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三步:成就體驗.保持興趣
每個人都願意聽到別人的讚揚,渴望獲得成功,小學生更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鼓勵、表揚學生,讓其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愉悅,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對學習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特別是對學困生,老師必須想方設法,使他(她)有成功的可能,對學困生的點滴進步,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可以是一句讚揚的話,也可以是同學的掌聲或是一朵小紅花,都能讓他(她)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四步:聯繫生活,增添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儘管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也蘊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但學生往往把學習知識與生活實際相分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多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自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那麼他學習數學的興趣會更加濃厚。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感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負擔,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6
本次培訓對我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藉助這個平台我們能與專家教授、優秀教師零距離接觸,經歷了高層次的理論學習。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更新。楊老師對教學的理解、清晰的思路和靈活的教法。讓我感受到了他紮實的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技巧。
楊老師說深度學習首先「深」在人們的心靈里,「深」在人們的精神上,還「深」在系統結構中,「深」在教學規律中。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了,覺得自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並沒有認真做到這一點。並沒有真正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我們要學會思考,顧志能老師指出,數學知識,往往就是一種規定,思考規定背後的道理,那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
通過本次學習,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楊老師對教材的把握和鑽研,對數學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數學知識背後的思考都是讓我深深感慨的。我會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繼續好好研究教材,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裡快樂的學習,幸福的成長。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7
20xx年4月14日和15日,我有幸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舉辦的「中小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會」,聽了來自揚州和蘭州數學特級教師的6節精品課。在這兩天的學習中,認真聆聽了專家教授的專題講座和同樣來自教學一線並取得卓越成績的老師的經驗總結,使我們對數學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對數學思想和觀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認真領會課標,教材的精神
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材的指導思想是講背景,講過程,講應用,講歷史,講思想,講文化,改進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意識,適當應用信息技術。重視教學情境創設,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數學與現實的聯繫,強調數學應用等。
二、回憶過去,進行反思
1、在以往的教學中,有時雖然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注意師生的雙邊活動,但是又擔心學生活動不起來,耐心不足怕浪費時間。可這次聽完課以後,卻發現這次上課的洪祥美老師、田亮老師、張秀花老師,她們都是通過自身的特點,或者用身邊的情境,或者用學生的神態等這些最小的細節來引入課堂,(比如:張秀花教師是讓學生說一說初次見到她有什麼要問的來引入新課《解決問題的策略》,洪祥美老師是通過說出班長的座位來引入新課《確定位置》,田亮老師是讓學生看自己的衣服來引入新課《搭配方法》的。她們是那麼的自然,學生是那麼的投入,而老師們是那麼的輕鬆,這真的是一種能力的體現與經驗的積累,也真的值得我去經常學習。
2、書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我們在上課的時候也讓學生去認真體會,可總是感覺學生理解的不透徹,也害怕學生理解的不透徹,所以只認為學生要多做題目才實在,不需要去搞一些花架子,但學生在解一些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往往概念模糊,無從下手。可這次上課的老師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把握教材的.難點和重點的基礎上,裁剪教材,把教材進行整合,把知識的連續性和相關性掌握的更恰當。她們對教材的駕馭能力非常強,教師們能夠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靈活處理教材和使用教材,並及時調整教材中學習素材,充分合理地挖掘、開發並利用資源。這也是我受益匪淺的地方。
3、教師們的課堂教學理念新穎,能夠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能夠注重教學中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同時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等學習方式獲得新知,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
4、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們把握比較到位,教學設計新穎;能夠做到目標明確,符合學生的實際,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目標落實到位的同時還非常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以及活動經驗的積累。
5、教師們教與學的過程安排比較合理,能夠及時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有興趣有探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課堂上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課堂上多數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與評價的空間,對於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能夠及時抓住利用,並給與恰當的評價,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對以後教學的設想
1、轉變觀念
培訓使我們充分認識到新一輪的數學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要實現數學課程改革的目標,教師是關鍵。教師應首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以及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學應該貼近於學生的生活,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合作交流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展示科學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發展學生的能力。
2、力求做到有效教學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科學。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使講授式教學與活動式教學有機結合,以保證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雙基」的過程中,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何使活動教學真正有效,關鍵是提出有意義、適度、恰時恰點的問題,使學生得到有效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有平台,這就要深入研究如何提問的問題。要使問題設問在學生疑點。數學知識發展的關節點上,數學思想方法概括上,數學思維的癥結點上。這需要我們備課平時多加強教研、互相研討。什麼樣的活動有效?什麼樣的交流有效?關鍵看學生思維的參與度,要讓學生真正通過自己實質性的思維活動獲取數學知識方法、數學思想,並逐漸發展數學能力。
四、注意教學反思。
反思是教師職業成長的發動機,教師的成功=反思+經驗總結。
(1)反思教學中成功與得失
(2)反思階段性教學得與失
(3)引導學生做階段性學習回顧與水足,並能及時落實與檢查,同時也能反應教師教學中的不足(4)從學生典型性錯誤中反思自身教學的不足。
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我覺得,講台就是我的舞台,這個舞台不一定多麼豪華,台下也不一定有觀眾和掌聲,只要有孩子們,有我不斷地耕耘,那麼這個舞台就一定是最絢麗的!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8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探索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真諦與培養途徑,5月6日下午,在分管數學教學的黃康金副校長帶領下,全體數學教師開展了《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的學習,全面了解課標的整體修訂情況,更加明晰了當前的數學教育的發展形勢以及肩上的責任。
數學新課標提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小學階段,核心素養側重對經驗的感悟。通過學習,我們還了解到新課標的變化有以下幾點:
1、義務教育階段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四基」、「四能」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
2、優化了數學課程內容結構。
3、制定了學業質量標準。
4、增強了指導性。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5、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9
一、在課程標準引領下落實核心素養
提到「數學核心素養」其實我們並不陌生,近幾年「核心素養」一直是各類教研培訓的熱門話題。在此之前我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運算能力」、「直觀想像」、「數據分析」這六個方面以及10個關鍵詞。「核心素養」的概念在我頭腦中還是很空泛的。今天聽了史寧中教授的解讀,我才明白數學核心素養是在學生本人參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這就完全顛覆了傳統課堂,比如《乘法分配律》用一節計算課的集訓就能提升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應用。核心素養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要求老師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圍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展開。這次新課標的修訂就是要讓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
二、在學科融合中凸顯數學本質
其次就是實現學科融合的理念與潮流,數學絕不是孤立的學科,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為各門學科尤其是理工科方向的學科奠基。有些孩子排斥數學學科主要是因為傳統數學課主要局限在教室里,雖然教材中也有綜合實踐課,但真正落實的或者說有效落實的並不是很多。如何以新課標為依據設計出既凸顯數學本質又能學科融合的主題式學習課程將成為老師們思考的重點方向。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張敏老師的講說課《圖形的周長》,教學目標明確、具體,為了達到目標設計了不同的活動,充分體現了知識與技能有機的結合。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指導學生開展有效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教學環節層次清楚,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獲取知識。
亮點一,聯繫生活,初步感受、認識周長
首先,用形象生動的、學生喜歡的喜羊羊等動畫圖片,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產生了了解周長的迫切需求,同時對周長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其次,通過讓學生畫邊線等操作活動,加深對物體表面及圖形一周的認識,為進一步理解、總結周長的意義奠定了基礎。這樣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在動手中領悟,在觀察、比較、交流、歸納等一系列活動中,提升思維、構建新知。
亮點二,動手操作,體會周長
用課件出示花壇。讓學生說一說看到這些美麗的花壇,自己的心情如何,要保護美麗的花壇,我們能做些什麼。讓學生大膽的暢談自己的想法,學生會想到設置護欄,然後引導學生提出「每個花壇各需要多長的護欄呢」這一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學生獨立思考,並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實際動手操作中結合教師巧妙的評價,自己探索出了求周長的方法。
其實,只要給孩子空間、給他們機會,學生就會給我們驚喜!學生流暢的思維不是在老師的說教中獲得,而是在他們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產生的。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培訓,我比較認真地看了各位專家對於小學數學新課標的解讀,尤其對他們講解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各個方面的問題、今後改進的措施、辦法進行了深刻的理解和領悟。確實收穫不小,感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我們僅僅在自己的一個狹小範圍內計劃著自己的工作。通過這次培訓,我有如下感想:
一、這次培訓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徹底改變自己。這次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層次的轉變。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良好的思維品質,這些還不夠。我們要在數學學習探究過程中,不再把數學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為學習集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學生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數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夥伴和朋友。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學科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因此我們要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關注學生我們應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三、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我們應做到: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實踐,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四、在數學教學中體現情感態度:
新課程強調「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轉變為首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發展」。在此,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數學教育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應是與其數學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學習直接相聯繫的,也即在兩者之間存在內存的、必然的聯繫,而不是某種外在的、牽強附會的、偶然的成分。因此,我們無疑應當強調通過數學教學幫助學生樹立在數學學習上的自信心,但是這絕不是指數學學習應當成為一種毫不費勁的「愉
快學習」,我們應當努力增強學生對於數學學習過程中艱苦困難的承受能力,從而也就能夠通過刻苦學習真切地體會到更高層次上的快樂。這也是中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
五、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對學生學習策略進行指導,即讓他們在學習和使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那麼,指導學生學習策略我們應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採用推測、查閱和協調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新課程改革不是說說而已,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即將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堂實踐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我樂於參與遠程研修,我也樂於與廣大同仁們共同成長,我也更樂於實踐課堂教學。
六、我也從班級成員的提問、評論、作業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培訓中,各位老師都能積極提出自己遇見的問題,也能毫不保留地講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看法認識。對班裡成員提出的問題能認真討論,各抒己見,有利於改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
時代要求我們必須進步,人活到老就要學到老,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努力地在先進理論的指引下大力改進我的工作,爭取年年更上一個台階。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數學是什麼呢?對數學的理解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回答。《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對數學本質採用了描述性的定義。數學作為對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程標準》這種動態的數學觀,一方面為深刻認識數學的本質提供了新的視角,它是對傳統數學觀的一種超越;另一方面,這些觀點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不同的數學觀。如果把數學理解成一種科學語言,那教師就會注重數學語言的形成和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如果把認為數學是一種工具,那麼教學就會側重於對學習的記憶和訓練,或者將數學應用於解題和生活實際的問題中;如果是一種模型的數學觀,就會注重數學模型的發生、抽象過程;如果認為數學是一種文化,那教學就會把數學納入到廣闊的社會文化中去,讓學生理解數學的理性精神、創新內涵和思想方法。由此可見,不同的數學觀,會折射出不同的教學思想和行為。我們需要怎樣的數學觀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如何建構這樣的數學觀呢?
一、動態、多元、發展的數學觀
數學觀是人們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形成的對什麼是數學問題以及數學的基本特徵的根本看法和認識。社會建構主義承認人類知識、規則和約定對數學真理的確定起著關鍵性作用,它汲取了擬經驗主義與可誤主義的認識論,即數學知識和概念是發展變化的思想。社會建構主義的核心是數學知識的生成。關於數學本質的認識,皮亞傑指出,數學並非是關於物質對象的,而是關係到人類施加於物質對象之上的活動,即數學的根源不是對現實客體對象的分析綜合,而是人類主體的基本實踐活動。社會建構主義的數學觀認識數學是一種活動,數學知識是被創造的。
從問題解決的角度來看的數學的本質。問題解決的數學觀把數學看成是一個動態的,由問題推動而發展的學科。數學體現著人類發明與創造,它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成品,它的結果是開放的、可修正的,因而它必然處於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能提出和發現平常事物中的數學問題,發現問題更強調了主體的主動性的需求。
什麼才是正確的數學觀呢?有認將正確的數學觀理解為:一種分析和理解的偏好、一種理解結構和結構關係的偏好。對於多元的數學觀而言,應強調數學觀的多種形式,也就是不能完全排斥工具主義和絕對主義的數學觀,他們也有其優點和對教學有利的一面,我們更多的是著眼於對教育教學的貢獻。同時,數學觀也是發展的,歷史的印記已經足以說明這一點,將來的數學觀也將不斷的更新和發展;對於個人的數學觀也在自我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地完善,發展。
二、系統數學觀的建構
1、知識+實踐+反思+共同體的形式建構數學觀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而對於教師的數學觀,由於每位老師的知識背景,教學經驗,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層次的不同;因此,也需要經歷一個自我,富有個性的建構過程。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建構主義的主要觀點就是:學習並非是對所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一個以其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也就是說建構主義突出強調主體在認識活動中的能動作用。知識+實踐+反思的形式是很好促進個人數學觀的建構的。首先,是對數學觀知識的學習和了解,將其納入到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當中去,做為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接著就是關鍵的做數學的過程;從本質上,體驗、實踐、感悟自我的數學觀,實踐和反思的交互進行將使更加健全自我的數學觀。
從社會建構主義觀點看,數學被看作是人類的一項創造性的活動。該活動就應由事實性結論、問題、語言、方法、數學研究的一些主體對象等內容組成。這些主體對象就成為共同體,那麼他們對數學觀認識形成的一致或不一致的看法。作為數學共同體的交流和討論,將極大地促進對數學觀地系統建構。
2、多元的數學觀帶來的多樣的啟發
我們應該辨證地看待每種數學觀,對於任何一種的數學觀,既有對教育教學促進的一面,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我們更多地討論的使某種數學觀積極的一面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更多地減少它地消極影響。數學的教學是個複雜的系統,它受學習材料,學生對象,學習情景,教師的`數學觀,師生的心理和情緒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就需要教師靈活地運用某種數學觀的積極面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另一個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多種的學習方式,包括:理解接受、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等。具有的是動態的、易謬主義的數學觀的老師,他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大力提倡學生的參與,包括問題解決、合作學習、批判性討論等,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的數學活動,學生通過猜測、發現、驗證、交流等活動,不斷修正對知識的已有認識,學生以主動積極的狀態參與數學的學習;與靜態的、絕對主義的數學觀比較,顯得更加人性化。但是動態的、易謬主義的數學觀花時比較多,對教師對課堂生成的把握要求比較高,一般比較適合於單元起始課,概念課的初步認識,對數學模型探究課的教學。
形式主義的數學觀,教師無疑更加強調順序概念間的內在聯繫,將數學的各個部分進行聯繫,以形成一個高度統一和十分嚴密的結構系統;對知識的教學是放在一個大的知識背景下進行討論和學習,更易於知識間的聯繫和遷移。現在小學教師中大部分是屬於這種類型的數學觀,原因其一是這樣更容易把握對數學課堂的教學,其二是現在應試教育影響所導致的結果。學生所採用的學習方式是討論交流和理解接受的學習。但形式主義的數學觀指導下的教學,一般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進行學習的,把數學知識當作一種純客觀的真理,缺乏主動性與創新性。一般適合於文本解讀式,知識結構圖複習整理課,知識講授環節等教學。
工具主義的數學觀的教學,教師認為數學就是概念、定理、公式、法則、記憶、練習等,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解決數學題,為了應付生活中的某些演算;採用知識的灌輸、教師的示範,學生職責就是記憶和模仿,缺乏了知識的再生性,缺乏了知識間的聯繫性。工具主義的數學觀下的教學會使數學變得艱深難懂、枯燥無味,從而導致學生迴避數學、害怕數學、不願接觸數學的情緒反應。但是,它也有它的積極面;對於一些最重要的與必背的數學公式、定理和法則,必須要熟練地記憶,當然是在理解的前提下;在解題時,達到信手拈來的自動化程度,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建構數學觀的結構
不同的歷史階段強調和發展某種數學觀,這是對數學本質的不斷認識和數學發展所決定的。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取捨這些不同歷史階段或不同流派的數學觀呢?我認為應強調某種數學觀的主調作用,其他的數學觀為輔,以達到主次的平衡。按照自己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將社會建構主義的數學觀,擬經驗的數學觀,問題解決的數學觀作為核心的數學觀,或者某兩種數學觀的結合點作為主要的數學觀,將其他的數學觀作為次要的。從數學觀的角度來分析,老師精心設計的課是以社會建構主義數學觀和問題解決式地數學觀為主的,倡導數學是學生再創造,知識再建構的一個活動;而對於家常課和練習課,更多的是多元數學觀的交錯和融合,如何在這樣的課中把握和滲透多元的數學觀,主要依仗的是教師的教學功力和對數學觀的實踐和理解。如果把握不夠,就很容易將一種數學觀進行強調或突顯,從而走上了一個極端。
數學教師必須更新數學觀念,深入認識數學本質和歷史演進過程,不僅有科學的數學觀,還應從數學哲學層面形成數學文化觀念、數學價值觀念和數學應用觀念,逐步從靜態的、形上學的、絕對主義數學觀轉向到動態的、多元的、發展的辯證數學觀。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貫穿於小學數學的始終,學習時間最長,分量也最重。培養學生正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尤為重要。
一、以口算的基本訓練作為計算教學的突破口。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任何筆算四則計算,實際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題進行運算的。如果基本口算熟練的學生,筆算速度就快,正確率也高。因此,計算教學中,口算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堅持每節課1-2分鐘的`基本口算訓練。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練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不懈地訓練,所以我們規定了每節數學課必須在開始時安排1-2分鐘地口算基本訓練。口算形式、方法多樣化。在教學中,凡需要計算的,儘量與口算訓練結合,能口算的堅持讓學生口算。不僅如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形式交替進行口算訓練,強化訓練速度、密度,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是課堂計算教學的重點。
(1)遵循認知規律,讓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低中年級學生更為突出。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形象直觀使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不僅讓學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們知其所以然。
(2)運用「遷移」規律,促進計算法則的掌握。在計算法則教學中,主義喚起學生對原有知識的回憶,尋找新舊知識的最佳結合點,運用舊知識的遷移學習新法則。
(3)重視算法指導,在計算的合理性、靈活性上下功夫。在講情算理、揭示規律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解題的技能、技巧,使解題過程既正確,又合理。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靈活運用所學的運算法則、定律,使解題過程最憂化。
三、新課程提倡算法多樣化。
在計算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可以充分地讓學生髮揮知識遷移的優勢,進行大膽地嘗試,體現自主學習的特點。鼓勵算法多樣化,它為我們了解學生的認知狀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能有的放矢地採用各種手段推動學生的思維發展。一定要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化」,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與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點,領悟不同方法的優劣,作出合理的判斷和價值評價。
四、保證課堂練習的時間。
改變課堂上翻來覆去說「算理」,擠占了練習時間,少安排學生的課堂練習,影響了學生基本計算技能的形成。新課程提倡個性化學習,張揚學生的個性,但是計算教學的目標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是,通過一定量的練習,讓學生學習掌握一定的高效、統一的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合理、靈活,並在練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興趣。所以,我們有必要留有足夠的課堂練習時間,如每節課留5—8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並隨時隨地反饋練習中的問題,教師進行糾正,還要關注計算練習後的反思。加強練習之後的反思,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有利於總結經驗,提高練習效率。爭取做到以下幾點:
(1)新授內容重點練。
(2)基本內容方法練。
(3)易錯內容針對練
(4)新、舊知識結合練。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今天有幸聽了馬雲鵬教授的新課標解讀,感受頗深。雖然我走上三尺講台僅3年有餘,但聽完還是頗有感受的,感覺對於這些變化,我們一線教師還是需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做出相應的改變。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要注意「生成性課堂」,不能一味地照著教案教。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法預知」的場景發,尤其當師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好即時成性因素,展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的「教案」。
總之新課標的出台也是對我們一線教師教學的一次改革,我們必須改變教育觀念,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活的聯繫,使學從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享受「快樂數學」!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時光荏苒,為期五天的新教師培訓已經接近尾聲,在這次的新教師培訓當中,我獲益匪淺。當然作為一名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我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美好憧憬,有著為教育事業奉獻的理想,但在很多的實際操作當中卻有很多的不足,然而這些經驗豐富的專家與領導讓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實與提升。
現在是新課改的時代,是教師為主導而學生為主體的一個新時代,作為新教師的我必須秉持著這樣的新課改理念,並且將這樣的理念貫徹在自己的教學中。正如楊淇淳老師在《巨人的花園》中提倡的「五三課堂」一樣,要充分培養學生愛思考的好習慣,充分鍛煉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加之教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會思考、會表達並會應用。
專家領導們不僅讓我們在教學理論上得到提升,也在教學過程中為我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特別是謝明燕老師提出的成長記讓我獲益匪淺,讓我知道我們現在對於教育處於一種理想的狀態,我們應該做的是要轉變自己的態度,不高估學生以及自己的能力,一定要注意教學相長,做到育人育德。在教學中應該多聽資深教師的'課,虛心接受;多上課,特別是公開課,從這種類型的課中去吸取經驗,自己提升;多學習,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把假期閒置,而是利用這段時間更好的去充實自己,真正做到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能力。
陳伶俐老師提出的「三心之細心、愛心、耐心」的思想,讓我明白了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得有責任心、有耐心;對學生以愛澆灌,使之快樂成長,給予暖心的陪伴,促進彼此的相互成長;也明白了身教重於言教,要想學生擁有好的習慣,首先老師得以身作則,做好示範,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方方面面的影響;同時也深刻的理解到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受教育是教育者的一面鏡子」這句名言的深刻含義,很多時候,問題不一定在「鏡子」而在於鏡前的自身。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想讓學生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自己就得是這樣的人。
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知道要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也必須在這個過程當中多學,多聽,多練。同時也以這些專家領導們為標杆,向他們學習,在過程中貫徹新課改理念以及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認真盡責的做好每一件事情。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今天,我研讀了《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過程中使我體會頗多,讓我受益匪淺。在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提到,我們要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激勛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構建,融合「四慕」「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通過學習,我認為我們要儘快改變過去教師始終是作業質量唯一評價主體的這種傳統觀念,重視學生在學習質量及整個教學過程評價環節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學生的自我評價、生生互評以及教師點評都應體現到教學過程中。另外,評價內容也需要體現多元化,對學生在數學應用過程中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及對學生的.數學運用意識進行客觀的整體評價,這不僅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後活動與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予以評估。在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上,除了藉助等級制的評價、文字評語等方式,還建議在各類學生小組間採用交流討論式學習評價、糾錯式評價、以及師徒結對式評價等方式。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開學後,我重新學習了《數學新課程標準》,《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我有著以下幾點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特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學科新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新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明確教學目標,透徹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深層次的教學思想,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設有效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突破重點、破解難點,通過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來豐富課堂,讓學生學有所得,增進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四、應解放思想,勇於創新,推進課程改革。
兒童是最好的教師,尤其當我們這些中青年教師面對這麼一群可愛的學生時,自己同時也是一個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師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激勵學生,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學生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更好地更健康地成長。而完成這一切的先決條件是一個合格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健康積極的人格素養,積極進取的創新意識,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條件,才能很好地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創新學習,持續發展的環境,幫助學生們獲取各個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對國家、社會的有用之才。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踐行理論,並在實踐中檢驗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我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
變「備教材」為「備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如在教學認識圓柱時,我讓舉出生活中的圓柱有一個同學脫口而出電線杆。有68%的學生同意,32%的學生不同意。於是我讓他們下課後仔細觀察。課後學生們都跑到校園中電線杆旁紛紛爭論有的同學說出了不是圓柱的理由。同意是的同學也心服口服改變了認識。這個問題是不容易從學生的記憶中揮發掉的。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教師職業註定就是要終身學習。暑假期間我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學習培訓,使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我全面了解了課標的整體修訂情況,更加明晰了當前的數學教育的發展形勢以及肩上的責任,下面我就對本次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趨勢
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包括四個領域: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這四個領域沒有變化。但是,為了更好地適用於四基的教學,或者進一步說更好地適用於核心素養的教學,這次課標修訂有個總體趨勢是這樣:在數與代數中要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並且把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去;在圖形與幾何中,更加強調幾何直觀,這樣的話就增加了尺規作圖的內容。增加尺規作圖就是在小學數學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讓學生在這個操作的過程中感悟數學的本質,感悟數學這個概念對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
二、義務教育階段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史教授一開始就重點強調了新課標中將「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解讀了核心素養的一致性、階段性和發展性。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參與其中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這就需要我們以後數學的教學過程緊扣新課標。還重點分析了新課標中的變化,整體的領域沒有變化,對內容進行了調整,形式上基於抽象結構,理念上更強調核心素養,這些都需要結合後期教學實踐去理解。
1、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理解
數學不僅只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數學研究過程是通過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通過推理得到數學結論,通過模型搭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樑。而數學核心素養可以表述為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眼光的內核是數學抽象,它體現了數學的一般性;數學思維的內核是邏輯推理,它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的內核是數學模型,它體現了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應該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也是數學思想培養的過程,這也許在一節課的教育中實現不了,但應當作為教師數學教育的「魂」,這將為學生提供正視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2、在課程標準引領下落實核心素養
提到「數學核心素養」其實我們並不陌生,近幾年「核心素養」一直是各類教研培訓的熱門話題。在此之前我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運算能力」、「直觀想像」、「數據分析」這六個方面以及10個關鍵詞。「核心素養」的概念在我頭腦中還是很空泛的。聽了史寧中教授的解讀,我才明白數學核心素養是在學生本人參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這就完全顛覆了傳統課堂,比如《乘法分配律》用一節計算課的集訓就能提升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應用。但核心素養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要求老師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圍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展開。這次新課標的修訂就是要讓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
三、在學科融合中凸顯數學本質
本次課標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數學絕不是孤立的學科,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為各門學科尤其是理工科方向的學科奠基。有些孩子排斥數學學科主要是因為傳統數學課主要局限在教室里,雖然教材中也有綜合實踐課,但真正落實的或者說有效落實的並不是很多。如何以新課標為依據設計出既凸顯數學本質又能學科融合的主題式學習課程將成為老師們思考的重點方向。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於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於研究的大方向。
對於數學學科而言,我們應該注意到四基、四能與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在課程內容結構化調整的基礎上把握好每個內容領域的核心概念,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同時,新課標對各個內容領域都進了細微調整,最大的變化在於增加了「代數推理」,增強了「幾何直觀」。如何基於兩個代數基本事實,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代數推理?如何設計「尺規作圖」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對於圖形的直覺?也是亟待思考的命題。
通過本次學習,我不僅了解了新課程標準修改的內容、修改的教學要求等,還明確了修改的目的與意圖,更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的便捷性與指導性,新版課程方案和標準體現了當下教育改革的風向,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學生,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更深刻的學習和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宗旨和內涵,力求在我的教學中無限放大它的實際存在性,力求讓我的課堂也充滿著濃濃的新課程情懷。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系列學習最近如頭腦風暴般襲來,還未來得及從雜亂繁忙的日常工作中靜下心來細細地去學習、去體會,以下為自己整體的感知和粗淺的看法:
一、制定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讓課程「目中有人」
本次課程標準的制定,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明確提出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從核心素養視角對課程總目標及學段目標進行表述。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表述為「三會」,細分為11個方面,在20__版10個方面的基礎上新增了「量感」,這一變化促使教師轉變觀念:知識的`、技能的發展不能等同於學生髮展,同時引領我們以後在制定課程目標時由三維目標向素養目標轉變,包括教學實踐與教學評價,都要從核心素養視角來關注學生髮展。
二、以課程內容結構化來引領教學實踐變革
本次課程內容的修訂,小學數學由兩個學段變為三個學段,每個領域的課程內容都進行了一定的整合、調整、增減。例如,在「數與代數」領域,新課標將以往的內容整合為兩個,即「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將數與運算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組織,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數學知識和方法,體現二者之間的密切關聯。結構化教學需要我們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從整體的視角分析大概念、知識本質和學生學情,聚焦核心概念,確實素養目標。課程內容的結構化體現了學習內容的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有助於學生形成整體的認識,也有利於形成知識和方法上的遷移。這一理念對於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獨立課時教學到進行大單元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新課標變化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新增了學業質量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了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等都需要我們去進一步地學習和理解。
心中有綱,方能準確把握,實施深度教學。對於課程標準的學習我還處於淺表化的狀態,需要在接下來的日子中進一步去學習、去思考、去落實,真正把核心素養落到實處,切實做到立德樹人。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小學階段,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
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說,可以單獨說、同桌說、集體說,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說基礎上培養數感。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頒布了,課標是教育改革的「風向標」,為一線教師下一步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為了使新課標精神正確落實到課堂中去,準確把握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最近我觀看了顧明遠、崔允漷等教授的外灘教育論壇,他們對義務教育新課標進行了深度解讀。
通過學習,專家都講到了新課標的整體性、完整性、結構性和課後知識的水平化。我的理解是要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要了解每節課在課程中的整體地位。另外教師的.教要關注到其他學科,和其他學科聯繫。
崔允漷教授指出課程標準包括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實施建議都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他分享了以下三個觀點:新目標——把立德樹人落實到底;新教學——用大單元實現學科育人,新評價——三管齊下推進素養評價。
吳剛平教授對課程的結構性很有研究:課程內容按三個方面來刻畫: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它包括:學習對象、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從吳教授的講座中我明白了:過程性內容和結果性內容是裡層結構的能力和觀念。只能因人而異,必須設計每位學生捲入其中的主題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才能各得其所地生成和建構。我的理解:設計一種新的教學機制,強調過程性,引導學生全面參與,親歷學習過程。
徐淀芳教授從主題領域、學習方式、學習形態三方面闡述了跨學科該怎麼跨。並提出以綜合學習、實踐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設計學習任務或者活動。我的理解:跨學科學習通常需要資源的獲取、加工、輸出,輸出時用多種符號、多種表現形式、多元主體表現出來,但都要基於課標和教材。
課程改革後一些理念變了,為了把新課標理念領悟透徹,除了經過不斷的培訓、同伴之間的互導、專家引領外,更重要的是老師的自我反思。認識到這一點後,我深深地意識到要落實新課標中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就需要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進一步學習、實踐、探索、交流、反思。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2
一、教師精心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舊課程不同的是:新課程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實際問題,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注重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舊教材中這一點就強調的很少,新課程中知識的形成過程是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完成的,因此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數學遊戲如:玩24點,摸球的機率……力求引導學生能在這些有趣的數學活動中逐步理解並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同時我們還注意到課本中每一章的新知識的引入也是以大量生動活潑的,或是貼近學生生活背景的事件作為引題引入的,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例如:在學習「分數」的這一節課時,我們就是通過生活中「分東西」引入分數的,使學生覺得很自然親切,很快就接受了新的知識。當學生在他們心理愉悅的情況下掌握了新的知識,那麼就會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從而使學生真正能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增強他們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師重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把解決問題與數學知識的學習融為一體。
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目前各套教材的編寫也體現了這種思路。一方面,各領域知識的學習都儘量從現實情境引入,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適當地設置了專門單元,對學生進行較集中的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如二下:「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一課中,教師就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現實情境,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並解答,落實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目標,同時,又要引導學生去探索口算的算理和算法,落實計算教學的目標。
四、教師努力構建對話式的互動的課堂。
實施新課程以來,從大大小小的公開課來看,教師都精心設計生生、師生多重對話方式,讓教學活動在平等、和諧的人際交往中進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處處可以聽到「你們想聽聽老師的想法嗎?」「你還想說什麼嗎?」這樣的語言,充分體現出師生平等的地位,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這樣的課堂,不再是單純的「施予者」,學生也不再是單純的「接受者」,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的主體,他們互相影響,互相分享經驗與智慧,共同成長。
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享受成功。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做法,現在教師都在努力改變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摒棄傳統的數學學習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的單調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從而形成學生對自己學習數學知識的有效策略。如小組合作學習,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裡互補互助,獲得更多的參與機會,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中,我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形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與交流,特別是部分中下的學生在優生的指導、幫助下也能進行探究活動。其間優生的優勢得到發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得到幫助,兩者都得到發展,兩者的差距縮小,兩者都體驗到成功,教師面向全體的目標也得到實踐。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3
隨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正式頒布,工作室的小夥伴們在李慶海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新課標研讀活動。
我在認真學習了「課程理念」板塊,感悟最深的是「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課標提出「重點是對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課程內容的結構化」是課程修訂的重要理念,新課標提出結構化的課程內容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課程內容選擇;課程內容組織;課程內容呈現。
在如今的「雙減」背景下,我們更應該注重課程教學內容的結構化,用課程內容的結構化來引領、推動教學改革。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在有限的時間裡講清楚最關鍵、最核心的概念、原理、基本方法,將知識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讓學生能夠聞一知十,學會舉一反三。下面我以最近與任教班級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面積」單元為例,談談自己在進行單元整體備課,結構化組織教學時的感悟。
對於「面積」這以單元,我主要將思考點放在以下三點:第一,關於「面積」含義的理解;第二,關於「面積單位」的理解;第三,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由來。
1、關於對「面積」含義的理解。
在與學生課前交流與上課中,我發現對於「面的大小」,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感知經驗。課堂上具體體現為很多學生能通過舉例的方式用手勢表示出「面」的含義,能直觀判斷物體表面及平面圖形的「大」與「小」。但我也發現,如果讓學生試圖用語言描述「面」這樣一個抽象的數學概念是非常困難的。同時,「面積」和「周長」兩個概念學生很難區分,容易混淆,在實際應用時經常混淆,導致出錯。
2、關於「面積單位」的認識。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認識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其中最熟悉的是「平方米」(學生舉得最多的例子就是家裡住房面積有多大),但對這些面積單位的具體含義和實際大小還是比較模糊的。此外,教學中,我看到學生在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後,對這三個單位進行結構化對比有利於學生直觀感悟三者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解相互之間的進率也不存在認知上的困難。
3、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對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學生並不陌生。與學生課外的交流中,我發現約三分之二的學生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並能熟練運用公式計算面積。但對「為什麼長方形面積=長x寬」這個問題,知道的寥寥無幾。課堂教學中也印證了這一點,對於「為什麼測量的是長度,算出來的卻是面積?」學生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也就是說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中,學生的「困感點」不在於「怎麼算」,而在於「為什麼這樣算」。
一、整體把握學習內容
課程內容的結構化,通過主題整合的方式出現,體現了學習內容的整體性。「面積」單元主要核心點就是理解「面積」——面是累加而來的。因此在第一節課接觸面積時,就應當把「認識面積」這一節課當作一節「種子課」來組織教學,通過鋪、擺等操作活動,感受「面」的累加。而當起始課上學生建立了面積的概念之後,就能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面積單位其實就是第一節課上,「鋪」的'一個個「小面積」;認識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公式其實就來源於「小正方形」的鋪擺。
二、著重抓住學科本質
內容結構化通過學習主題的重組實現,四個領域下的主題不僅體現了內容的整體性,還反映了主題內學科本質的一致性。學科本質一致性以主題的核心概念為統領,以一個或幾個核心概念貫穿整個主題,在不同學段表現的水平不同,但本質特徵具有一致性,指向的核心素養也具有一致性。「面積」單元的教學應當考慮面積這一核心概念的學科本質——即面的累加。在教學組織上,思考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面積」與「周長」的結構性對比,充分藉助直觀操作理解「面積」的含義,通過身邊具體的事物感受「面積」,構建「面積」的知識結構,淡化語言表述。二是淡化面積單位形狀上的比較,把討論焦點從「為什麼選擇正方形」轉化為「為什麼要構建標準」。積極引導學生體驗度量的標準是可以多樣化的,在標準多樣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感悟統一標準的必要性。因此,在探究選用「面積單位」時,我為學生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素材,例如:正方形的餐巾紙、大小一致的五子棋棋子、田字格等,讓學生感受統一單位的必要性及在測量不同物體的表面面積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
三、重視知識本質銜接
數學知識有著其內在的邏輯結構,同一知識體系內的知識有著「螺旋上升」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應當重視知識本質間的銜接。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公式推導本質上是對於「鋪滿」的優化。因此,在教學第一課時「認識面積」時,利用面積單位進行「度量」面積大小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不鋪滿的情況——即只鋪一行和一列,為後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推導做鋪墊。
而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一課時,可以嘗試從學生對於「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認知起點出發,積極引導學生溝通面積度量的一般方法(數格子)與公式計算之間的聯繫,回到思維原點並逐步從「計數」過渡到「計算」,實現方法的優化,從而深入理解公式的內涵。
將知識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我們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應當從基礎的課程教學開始,引導學生像數學家們一樣去感知知識間的遷移性與一致性,從而建構不同單元甚至是不同階段知識本身的內在結構。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4
有了量感,數感終於不再孤單了。較數感而言,缺乏的是量感。數感與量感,形影相隨。這個臥室挺大的,大約15平方米,要的就是這種抽象的感覺,缺乏的也正是這種抽象的能力。
強化運算能力,運算能力不是重複訓練、機械訓練,要連接算理與算法,學會合理選擇運算策略解決問題,促進推理能力的發展。9898x97-9797x98就是運算綜合能力的代表。
數學的美在於它能解釋大量的生活現象,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可以增強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數學是嚴肅的,同時也是藝術的。
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原來在邊緣,現在回歸正位。更多的體現為數學與自然的融合,給什麼是數學,怎樣才能學好數學指明的方向。
每一個人都能獲得相應的數學發展,同時還能湧現出一大批數學人才這就是未來的教育。教育承擔提升國民素質的責任,更擔負著國家人才戰略。竭力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5
數形結合是探索數學新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__)》也提出了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理解數學知識,原因在於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空間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等都較弱,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公式、圖形、計算方法等進行理解,尤其是對於新課標提出的「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更是有難度。
「數形結合」就是把抽象的數學語言、數量關係與直觀的幾何圖形、位置關係結合起來,通過「以形助數」或「以數解形」即通過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結合,可以使複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實現優化解題途徑的目的。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將數形結合思想運用到概念教學中的一些思考。
一、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與數形結合
小學數學概念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概念在各個階段的呈現方式也就不同。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概念一般是以圖畫式呈現,隨著理解能力提高,數學概念逐漸以描述式的方式呈現,再到中高年級定義式逐漸取代圖畫式和描述式。
②小學教育階段數學概念很抽象抽象的,需要藉助直觀具體的事物進行直觀教學,在學生所熟知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學習數學概念。
③小學生的認知發展和思維發展有階段性,數概念通常會分階段地滲透到各個知識點中。
我們在概念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不注重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過程。傳統教育過分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發生過程,導致部分教師在進行數學概念教學時「偷懶」,出現讓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地現象。沒有真正理解的記憶很快就會忘記,而且當題目難度係數增大時,由於對概念的不理解思維被固定,也很難再正確地解決問題。
數學概念教學內容的孤立。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往往會因為教學進度、一節課的時長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等,而將數學概念內容和與其相關的知識點分成兩節課來上,這樣就使得數學概念與其他相關知識脫離開來。這樣的教學方式的弊端在於知識比較分散,不能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歸納數學概念時一帶而過。數學概念的抽象性原本就不利於學生理解接受,因此教師對數學概念的不斷重複有利於強化學生對概念的記憶和理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為了節約時間或者說對數學概念教學的忽視,在總結歸納數學概念是一帶而過,沒有留給學生一定的消化時間,導致對概念理解不透徹,在後續的學習中跟不上節奏,影響教學進程和教學效果。
二、數形結合在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概念教學的過程包括引入概念、理解建立概念,靈活運用概念即概念的鞏固這三個步驟,這幾個步驟都可以應用到數形結合。
1、利用數形結合法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
恰當地引入概念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新概念的學習。因此在引入概念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概念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所熟悉的生活事物聯繫起來,將抽象的概念知識轉化成直觀形象的事物來引入概念。
《小數的意義》教學片段教學中,教師就藉助數軸這個直觀形象的事物,把抽象的小數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0.1分米以及理解小數的意義,讓學生明白一位小數就是由幾個0.1組成的。
2、利用數形結合法準確清晰地建立概念
在概念教學過程中,初步了解概念之後,就要對這一概念通過語言符號給出明確的定義,繼而教師需要提供變式材料幫助學生深化概念的內涵。即「所提供的材料不斷地變換呈現方式,改變非本質屬性,使本質屬性「恆在」,藉此幫助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準確形成概念」。
在《負數的認識》教學片段中,教師先藉助溫度計引出「負數」這一概念,再由溫度計抽象出數軸模型,從而引導學生繼續探究負數的性質和特點,深化負數概念的內涵。藉助數軸將負數與正數進行類比學習,使學生明確負數概念的外延,負數也有負整數、負分數和負小數,幫助學生對負數概念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準確清晰地建立負數概念。
3、利用數形結合法深入鞏固應用概念
數學概念的學習不僅僅是理解、建立概念的過程,還需要進一步的加深理解,將其靈活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在學生理解、建立概念之後,教師應該及時開展應用教學,通過課堂練習引導學生將概念運用到具體情境當中,以此幫助學生鞏固概念,形成概念體系。
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練習課教案,教師將直觀形象的生活物體如筆記本、文具盒、課本等與抽象的數據聯繫起來,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根據題目所給出的長寬高數據,會進行想像是哪一種長方體物體,繼而判斷選擇出相應的物體,在概念應用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概念的理解。數形結合法以數化形的運用有利於強化對概念的理解,培養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6
《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而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對立統一關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要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
1、要有好的學習習慣
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關鍵。
2、要多說
教學中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比較法、線段圖法、分析法、歸類法等等。指導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上課的潛移默化外,還有如,講授式、交流式、輔導式等等。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7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著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暑假,我又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八年了,在這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著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最近,我又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
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台,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對新課標的學習和實施確實給我的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一次次的動手實踐中、在一次次的探索與交流中,我們的學生越發的活潑與可愛,同時也使我和我的學生們在渾然不覺之中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寒假對《數學課程標準》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8
馬教授在講座中為大家提供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體現內容結構化教學變革的基本思路。馬教授提出,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重點在於體現內容的結構化,強調對學習內容的整體理解,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把握。我們可以從基於單元的整體分析入手,進行對關鍵內容的深度探究,通過對核心概念的感悟形成知識與方法的`遷移,最終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逐步形成核心素養。並且具有整體設計思路,與內容結構化有密切關聯的教學設計理念或框架,如「深度學習」、「單元整體教學」等都是實現內容結構化的路徑。
這不禁讓我反思起了《平面圖形的面積》單元的教學。這個單元所涉及到的三種圖形其實有著很強的關聯性。例如,當我們用「運動變化」的視角來比較梯形與三角形時,我們會發現:當梯形的上底不斷縮短,直到縮短為0,這樣的一個「臨界」圖形既可以理解為上底為0的梯形,又可以理解為是一個三角形。這時,我們就能構建起這兩種圖形面積計算之間的聯繫,抽象出核心概念。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9
通過暑假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我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
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體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的建議,可見體驗的過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體驗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能為學生的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橋樑。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結合「四基」、「四能」,靈活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
伴隨著新課標「四基」、「四能」的提出,緊跟著解決問題多樣化的腳步,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被推向前列。而研究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教學是否「有效」。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的資源,吃透文本中的「八個著眼點」,即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知識的生成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才能設計切合實際的目標,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
二、準確把握教師角色,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師要解放自身思想,轉變教育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取本領,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中,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時,老師先不告訴學生而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提問題、想問題、鑽研問題。明人陳獻章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的先決條件。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課堂上教師不僅考慮「我應該講什麼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有熱情?因此,在備課時也要充分了解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思維特點及生理心理狀況進行分析。歡迎來到第一範文網!
2024年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30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__)》「學業質量標準」中明確提出「第一學段(1-2年級)應通過操作、遊戲、製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識與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上實施遊戲教學策略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我自己目前任教二年級數學學科,對於遊戲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它不但可以使孩子們體驗到樂趣,而且能夠給他們一定的教育引導。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中要充分根據本班孩子的情況,利用遊戲教學策略來幫助他們學習,同時藉機完善各個課堂內容,讓他們能用輕鬆快樂的心情去探索和研究數學知識,從而使課堂生機勃勃,促進他們從被動認知走向自主探究。
也正因為我在教育一線工作,所以我很清楚數學課堂上遊戲教學存在的不足。
首先,遊戲教學目標不明確。任何一門學科在進行實際教學時都應該是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再去實施教學環節,遊戲教學也不例外。只有確定了教學目標,老師們才可以針對教學任務進行具體的遊戲設計。但是,目前的狀況是很多時候會產生數學知識教學與數學遊戲毫無關係的現象,這樣數學遊戲的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
其次,遊戲活動設計不合理。其實很多時候老師們都是願意帶著孩子們進行遊戲活動的,但是大家會擔心孩子們玩得太嗨了,收不了場,又或是只顧著遊戲就不顧學習了,這樣的擔心確實不無道理,但這樣的想法是不全面的',教師如果在備課環節,通過了解教學目標,經過思考,然後合理的設計遊戲教學環節,是可以有效避免這種現象的。
第三,在實際教學中其實遊戲教學應用得不多或者說很少。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天性好奇,這個時候正是應用遊戲教學的良好時機。但是,大部分數學教師還沒有重視起遊戲教學的重要性,認為進行遊戲活動會耽誤課堂進程,會完不成教學任務。
接下來我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來談一談低年級數學遊戲教學的幾點策略。
1、圍繞教學目標合理設計遊戲活動。低年級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感到無法理解數學知識和遊戲結合起來,能夠起到寓教於樂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助於小學生提高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二年級下冊《數據收集與整理》的教學時,首先老師要明確這一單位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了解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然後老師再按照課程目標去設計遊戲教學,學生可以通過」我是小小統計員」的遊戲方式,每個學生都扮演統計員的角色,記錄班級內一天的日常活動,包括出勤率,請假人數,或者每個人睡覺的時間或者同學們最喜歡的顏色、課外活動、季節、水果,或者是大家的生日分別在哪個月等等,通過學生親身參與,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收集與整理數據的方法,知道畫」正」字是比較簡便的方法。
2、遊戲設計符合學生的真實需求。在實施遊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防止教學流於形式,按照教材內容和要求科學的原則實施遊戲活動。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教學時,可以讓小朋友們自由的模仿平移和旋轉的運動軌跡,感受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在第一課時《認識軸對稱圖形》時,可以讓小朋友們動手剪一剪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這樣第四課時再去剪4個手拉手或者頭靠頭的小人兒就可以根據之前的經驗去自己探索方法。總之在遊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要以教師的需要為依據,以孩子們的需要為基礎,合理有效的實施。
3、增加遊戲活動形式。在進行遊戲教學時,可以採取小組活動,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鍛煉數學思維,另外還可以採用小組競賽、講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種遊戲教學方式。如,《表內除法一》認識「平均分」時,課件上面的圖片或者數字都是抽象的,可以在前一天布置讓大家帶自己喜歡的水果或者玩具,在課堂上自己動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義,時間可能會長一點兒,教學過程可能會「混亂」一點兒,但是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一定是雙倍的,教學效果也會是突出的。又如在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掌握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一般對孩子來說都是比較枯燥的,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在新知部分講授完畢之後,我們可以在練習環節讓學生們自己出題,還可以創設情境,就像講故事一樣,我相信這樣的練習形式孩子們一定很願意嘗試,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遊戲要具備競爭性。低年級學生具備較強的表達能力,也具備較高的好奇心,同時在和同伴交往活動中還具備很強的好勝心,所以教師也需要根據他們的這些特點來對他們進行教育。希沃白板裡面的「課堂活動」就能夠很好的幫助老師進行有競爭性的遊戲活動,教師只需要把本節課的知識點總結出來,再選擇對應的課堂活動,讓孩子們進行選擇,他們都非常感興趣。每周都可以進行」計算小能手」的遊戲活動,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大畫面上列出二十道相對簡單的計算題,然後讓小朋友們進行運算,最後針對在全班中運算的速度最快並且準確率又最高的孩子獲得了運計算小能手的榮譽稱號,然後再在班級優化大師中進行加分,利用這些競爭性的遊戲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低年級的孩子不但從遊戲中獲得了樂趣與成長,還在遊戲過程中增強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遊戲化的數學課堂一定會讓數學學習煥發勃勃生機。